中華職棒聯盟昨(18日)公布比賽用球恢復係數(COR),兩次檢測的恢復係數分別為0.574及0.571,皆超過新聞稿中所提及的「2017年中華職棒球團代表會議建議數值」,其最高建議值為0.570;而今年度的兩次檢測數據是2016年來的新高,當年也被外界戲稱為是「彈力球年」,該年度中華職棒出現了三位四成打擊率的「四割男」,分別為王柏融、蔣智賢及林泓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進入21世紀後單年度產生三位「四割男」,擺在世界上絕無僅有,而且王柏融當年的4成14打擊率也堪稱是進入21世紀後空前絕後的世界紀錄,在世界上幾個著名的職業聯盟中美國職棒(MLB)、日本職棒(NPB)、韓國職棒(KBO)、墨西哥聯盟(LMB)都未曾有過如此驚人數據,在今年比賽用球恢復係數逼近2016年的情況下,能再創下多少世界紀錄,讓人期待。

首先從最著名打者聯盟,墨西哥聯盟(LMB)看起,從查得到資料的2005年到2019年間,共產出了6名「四割男」,最高打擊率為2013年的Luis Mauricio Suarez,他當年的打擊率高達4成13,不過仍不及2016年的王柏融,2018年則是有兩位打者打擊率破四成,分別為Olmo Rosario的4成08及Yuniesky Betancourt的4成06,最多也就兩人,也不及中職2016年的三人,墨西哥聯盟其餘的三人分別為,2006年的Derrick White,4成07打擊率,2007年Carlos Rivera,4成10,2014年Sandy Madera,4成03。

美國職棒(MLB)部份,上次出現4成打者已經要追朔到1941年的紅襪隊Ted Williams了,當年他的打擊率是4成06,進入21世紀後最接近四成打擊率的人是「朗神」鈴木一朗在2004年效力西雅圖水手隊時所創下的 3成72。

除此之外,亞洲的職業聯盟中,四成打擊率打者更是少見了,日本職棒(NPB)在歷史上並未有「四割男」的出現,歷史上最高打擊率出現在1986年,由阪神虎的知名洋將巴斯(Randy Bass)所創下,日本本土球員的最高打擊率則是2000年由當時效力歐力士藍浪的鈴木一朗所創下的3成87;而進入21世紀後,最高打擊率則是2008年當時效力橫濱灣星的內川聖一所達成的3成78。

另一個亞洲的職業聯盟,韓國職棒(KBO)從1981年底成立、1982年開打至今,也僅在元年出現一位「四割男」白仁天,他當年效力LG雙子隊的前身MBC青龍隊,當時的打擊率為4成12,也是現今韓國職棒唯一一位四成打者,最接近四成的人則是「風之子」李鍾範在1994年效力海陀虎隊時所創下的3成93;而進入21世紀後的最高打擊率則是2016年由當時效力三星獅隊的崔炯宇所繳出的3成76打擊率

幾個世界著名的職業聯盟進入21世紀後,除了稱的上打者聯盟的墨西哥聯盟外,打擊王的打擊率普遍落於3成70到3成80之間,從這些數據回頭看所謂「彈力球年」2016年中華職棒的打擊成績,有三個聯盟頂尖打者突破四成打擊率大關,在世界上真的是絕無僅有,當年「大王」王柏融的4成14打擊率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世界第一。

造就一個紀錄,所要涵蓋的層面相當多,職棒從1990年成立至今打者年年都在進步,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好球帶、比賽用球甚至是球賽紀錄員、球賽裁判是否隨著打者的進步而提昇到一定程度的水平,在現今科技發達的2020年勢必會倍受考驗及檢視。

美國職棒擁有悠久的歷史而且被視為棒球的最高殿堂,近80年來才出現過一名「四割男」,亞洲鄰近的韓國發展至今也近40年了,也才出現一位,更別提完全沒出現過日本;而2016年中華職棒單年度就出了三個,是什麼樣的因素造就了這樣的「世界第一紀錄」?我們不得而知。

不過依照聯盟公布相關數據,當年比賽用球的恢復係數創下新高,這是不爭的事實,即便合格、符合標準,但真的合理嗎?沒問題嗎?時間拉回2020年的今天,今年的比賽用球恢復係數檢測兩次都僅次於當年,而今年眾家打者的成績又是如同當年一樣的「屢創佳績」,真的沒問題嗎?在解決這狀況前聯盟勢必得先願意面對這個狀況、正視這個狀況。

中華職棒31年球季在疫情延燒的情形下能夠順利開打甚至開放球迷進場,必須肯定聯盟為開賽所做的一切努力,尤其在吳志揚會長、馮勝賢秘書長及兩位副秘書長的大力奔走,領著賽務、宣推、國際組等同仁身體力行向前衝,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是幕後功臣,也值得每個球迷給予聯盟同仁鼓勵及掌聲,搶先全球開打真的不容易。

而在搶先全球開打的同時,球賽品質走下坡、球賽時間屢創新高,多少都會影響球迷進場觀賽的意願,尤其即將邁入悶熱的夏天,要在這樣環境待上四小時,對於球迷而言某種程度算是種煎熬,近年來中華職棒「投低打高」的狀況,值得被討論及重視,更需要被拿到會議桌上詳細檢討、改善如何讓投打回到平衡狀態。

不論近年呈現「投低打高」球賽品質走下坡的原因為何,維持良好球賽品質,聯盟責無旁貸,找出問題後仍得拿出魄力嚴格執行才是根本之道,否則「失真」的紀錄、數據只會一再出現,外界除了對於選手繳出的成績打上問號外,更可能對於聯盟整體競技水平有所疑慮,相信沒人願意樂見這樣的狀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