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對於中國消費者都有種出手闊綽、花錢不手軟的印象,像是以往來台的陸客,到各觀光景點消費通常都相當大方,不過,其實中國目前儲蓄率已降低至歷史新低,甚至還有下滑的趨勢,從過去50%跌至現在的45%,從「儲蓄大國」變成「負債大國」。
根據陸媒《搜狐網》報導,而中國現在也有高達5.6億人沒有存款,中國居民的負債率從過去幾乎為零,到近十年來快速上升,居民總負債已超過200兆人民幣,人均負債金額則高達13萬元人民幣(約台幣57萬元)。
據報導,中國在2010年本還是儲蓄大國,為何在短短10年內卻變成「負債大國」,主要分成「4大因素」。第一,「工資上漲速度趕不上物價上漲,百姓不僅存錢能力降低,甚至背了很多債務」。而在多數民營企業中,工資收入增長往往跑不贏物價上漲的速度。因此很多家庭收入開支正好相抵,沒多餘的錢存放銀行,有些人購買商品還分期付款,「負債率上升也不奇怪」。
第二,「自從房地產市場化後,房子價格就如脫韁野馬,20年時間翻十倍甚至幾十倍」。在過去,人們雖然工資少,但能消費的地方不多,房子也由單位福利分房,現如今,老百姓為了購買房子,不得不從銀行掏出頭期款,也因此儲蓄率降低,但由於房價過高,95%以上的人不可能一次付清,只能向銀行貸款2、30年買房,因此自2015年以後,居民要買房,向銀行貸款,負債率也急劇上升。
第四,「中國負債率攀升還與年輕人的消費觀提升有關」,根據資料顯示,90後(1990年後)出生的群體,人均負債12.7萬,得用18個月的工資收入還清。同時,這群負債的90後,每4人就有1人使用螞蟻集團的小額信貸機制「花唄」;每3人就有2人買手機喜愛用分期付款。這方面是因為90後的年輕人群體消費觀念更趨向於歐美國家的消費觀,更喜歡享受人生、追求生活品質。(編輯:郭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