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再論述。
※近期軍事評論集中後備並非常態。
※後備接裝戰甲車的麻煩。
※陸軍裝備眾多與捨不得。
新聞
10下旬出爐一條現役CM11戰車與M113裝甲車,將逐年轉列後備單位的新聞。
11月初出爐一條陸軍30年老舊裝備2000件的新聞。
※近期軍事評論集中後備並非常態。
近期因共機不斷侵擾我防空識別區西南角,加上中美關係緊張,使得大眾關心軍事與外交事務,這是好事,但有許多趨勢卻非常令人覺得憂心,最明顯的是後備單位的新聞。
在這兩個月中,最明顯的軍事新聞著重在七項軍購與後備單位,有關七項軍購的武器性能、運用方式、對中國威脅、是否會排擠國內科研能量等,都有很多人討論其良莠,這種討論非常的好畢竟民主國家與言論自由的社會,這種方式是常態。但有關後備的討論關注度卻讓人憂心忡忡。
後備單位有許多議題是要被檢討這並沒有錯,改革需要時間這也沒有錯,但歸結這次後備單位興革的討論卻著重於受訓時間與次數!先前我們已經提及,除非更新後備施訓的實作與野外課程並減少政治教育課程,否則每年施訓1個月也是沒有戰力;其次是要讓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役男下部隊,同時也要徵招女性志願役官士兵。
但總來說,在討論軍事備戰的同時卻不討論現役部隊戰力的良莠,著實奇怪,歷史上的經驗也示,打仗是年輕人的事(本文泛指20-40歲人),依靠老年人來打仗的國家通常已是頹廢,戰力不強;置於是否有其他人士炒熱後備議題那是後話。
※後備接裝戰甲車的麻煩。
陸軍將撥交CM11戰車與M113甲車給後備單位充實戰力的作法立意甚佳,但後果可能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美好。首先是後備單位承平時期的樣態就是基幹單位,戰時在擴增兵員後變成旅級單位。為了新增人員的個裝、武器等需求,平時總有各裝備負責人來維護與保養這些裝備,這道理大家都懂。現在問題來了,設若後備單位接裝了若干戰車與甲車,試問承平時期誰來維保?就過往陸軍後勤能量來說,個人不認為在不擴編後勤組員的狀況下、後備單位能將戰甲車維持得很好。
其次是究竟軍方高層要把這些被徵召回來的官士兵當成怎樣的部隊?若是經過短期複訓變成步兵或是勤務部隊,那這種想法外界是可以期待的,畢竟這些兵科比較容易上手。那裝甲兵與砲兵,甚至是陸航兵科呢?這些兵科不是不可能但可能複訓的時間要比較長。但這又是與兵役制度環環相扣,例如現代砲兵與裝甲兵都是志願役官士兵擔任,那或許日後的後備動員要動用這些裝甲兵回訓,然而近年不是有女性砲長與戰車車長都是女性軍士官服役的新聞,那何以都不動員女性官士兵才測試一下?畢竟軍方總不能要沒有受過戰駕訓的官兵去開戰車吧!
後備單位不是不能接裝比較過時的裝備,但還是儘可能越簡單越好,例如現役部隊使用T91步槍、後備部隊用65K2步槍等等,這些單兵武器或許還可行,但團體操作武器可能就必須思索再三了。總的來說,軍方高層到底想把徵招回來的兵當成甚麼樣的部隊這點需先說明清楚,同時給予適當的裝備與時間複訓,否則很可能必須更動高層的想像-不是把二手裝備撥交後備單位就能形成戰力了。況且現代戰爭打得是協同作戰,這些後備戰甲單位在複訓的過程中,有無與其他現役或是友軍單位協訓,說真的外界多半抱持懷疑的態度。
※陸軍裝備眾多與捨不得。
而在立院委員會所顯示出來的新聞,更是讓人憂心忡忡,陸軍超過30年以上的裝備預計在2025年汰換半數!在某種程度上這不能怪軍方,這主要是牽涉到預算。陸軍通常在軍事預算的末端,也就是陸軍通常是在海空軍、飛彈與通資電單位之後,才會得到剩下的預算,而這些預算還要再分給主戰的陸航、步兵、裝甲、砲兵等兵科。
在採購新武器系統後之後才有可能對舊有武器進行性能提升與延壽,不過問題來了,好像近幾年很少聽到陸軍裝備作性能提升與延壽的新聞,通常這是指海空軍裝備的提升,陸軍裝備通常是到了服役壽限就除役,過往陸軍的困境是勤儉建軍與捨不得丟,但目前卻有經費去買新裝備。
先前小金門不幸發生的M41戰車翻覆案件就是顯著案例,案例發生後大眾才知道陸軍的M48戰車都退役了竟然還有M41戰車在服役,我們很感謝基層保修人員的努力,但替各單位添購比較好的裝備是高階單位的責任。但很不幸的是,近年來有關陸軍裝備的撥補與研發、武器的延壽與性能提升,卻很少看到高階單位作完整的規劃,畢竟陸軍各單位的裝備太多、在任期內不要有大變動最好,其他有關戰力的提升等等議題,就沒有想那麼多了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備接裝戰甲車的麻煩。
※陸軍裝備眾多與捨不得。
新聞
10下旬出爐一條現役CM11戰車與M113裝甲車,將逐年轉列後備單位的新聞。
11月初出爐一條陸軍30年老舊裝備2000件的新聞。
※近期軍事評論集中後備並非常態。
近期因共機不斷侵擾我防空識別區西南角,加上中美關係緊張,使得大眾關心軍事與外交事務,這是好事,但有許多趨勢卻非常令人覺得憂心,最明顯的是後備單位的新聞。
在這兩個月中,最明顯的軍事新聞著重在七項軍購與後備單位,有關七項軍購的武器性能、運用方式、對中國威脅、是否會排擠國內科研能量等,都有很多人討論其良莠,這種討論非常的好畢竟民主國家與言論自由的社會,這種方式是常態。但有關後備的討論關注度卻讓人憂心忡忡。
後備單位有許多議題是要被檢討這並沒有錯,改革需要時間這也沒有錯,但歸結這次後備單位興革的討論卻著重於受訓時間與次數!先前我們已經提及,除非更新後備施訓的實作與野外課程並減少政治教育課程,否則每年施訓1個月也是沒有戰力;其次是要讓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役男下部隊,同時也要徵招女性志願役官士兵。
但總來說,在討論軍事備戰的同時卻不討論現役部隊戰力的良莠,著實奇怪,歷史上的經驗也示,打仗是年輕人的事(本文泛指20-40歲人),依靠老年人來打仗的國家通常已是頹廢,戰力不強;置於是否有其他人士炒熱後備議題那是後話。
※後備接裝戰甲車的麻煩。
陸軍將撥交CM11戰車與M113甲車給後備單位充實戰力的作法立意甚佳,但後果可能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美好。首先是後備單位承平時期的樣態就是基幹單位,戰時在擴增兵員後變成旅級單位。為了新增人員的個裝、武器等需求,平時總有各裝備負責人來維護與保養這些裝備,這道理大家都懂。現在問題來了,設若後備單位接裝了若干戰車與甲車,試問承平時期誰來維保?就過往陸軍後勤能量來說,個人不認為在不擴編後勤組員的狀況下、後備單位能將戰甲車維持得很好。
其次是究竟軍方高層要把這些被徵召回來的官士兵當成怎樣的部隊?若是經過短期複訓變成步兵或是勤務部隊,那這種想法外界是可以期待的,畢竟這些兵科比較容易上手。那裝甲兵與砲兵,甚至是陸航兵科呢?這些兵科不是不可能但可能複訓的時間要比較長。但這又是與兵役制度環環相扣,例如現代砲兵與裝甲兵都是志願役官士兵擔任,那或許日後的後備動員要動用這些裝甲兵回訓,然而近年不是有女性砲長與戰車車長都是女性軍士官服役的新聞,那何以都不動員女性官士兵才測試一下?畢竟軍方總不能要沒有受過戰駕訓的官兵去開戰車吧!
後備單位不是不能接裝比較過時的裝備,但還是儘可能越簡單越好,例如現役部隊使用T91步槍、後備部隊用65K2步槍等等,這些單兵武器或許還可行,但團體操作武器可能就必須思索再三了。總的來說,軍方高層到底想把徵招回來的兵當成甚麼樣的部隊這點需先說明清楚,同時給予適當的裝備與時間複訓,否則很可能必須更動高層的想像-不是把二手裝備撥交後備單位就能形成戰力了。況且現代戰爭打得是協同作戰,這些後備戰甲單位在複訓的過程中,有無與其他現役或是友軍單位協訓,說真的外界多半抱持懷疑的態度。
※陸軍裝備眾多與捨不得。
而在立院委員會所顯示出來的新聞,更是讓人憂心忡忡,陸軍超過30年以上的裝備預計在2025年汰換半數!在某種程度上這不能怪軍方,這主要是牽涉到預算。陸軍通常在軍事預算的末端,也就是陸軍通常是在海空軍、飛彈與通資電單位之後,才會得到剩下的預算,而這些預算還要再分給主戰的陸航、步兵、裝甲、砲兵等兵科。
在採購新武器系統後之後才有可能對舊有武器進行性能提升與延壽,不過問題來了,好像近幾年很少聽到陸軍裝備作性能提升與延壽的新聞,通常這是指海空軍裝備的提升,陸軍裝備通常是到了服役壽限就除役,過往陸軍的困境是勤儉建軍與捨不得丟,但目前卻有經費去買新裝備。
先前小金門不幸發生的M41戰車翻覆案件就是顯著案例,案例發生後大眾才知道陸軍的M48戰車都退役了竟然還有M41戰車在服役,我們很感謝基層保修人員的努力,但替各單位添購比較好的裝備是高階單位的責任。但很不幸的是,近年來有關陸軍裝備的撥補與研發、武器的延壽與性能提升,卻很少看到高階單位作完整的規劃,畢竟陸軍各單位的裝備太多、在任期內不要有大變動最好,其他有關戰力的提升等等議題,就沒有想那麼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