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韋安/「不戰而戰」的心戰危機

▲國慶雙十後,央視播出一系列台灣間諜專題,考驗蔡政府如何處理越來越冷的兩岸關係。(圖/記者葉政勳攝,2020.10.10)
▲國慶雙十後,央視播出一系列台灣間諜專題,考驗蔡政府如何處理越來越冷的兩岸關係。(圖/記者葉政勳攝,2020.10.10)

文/韋安

對岸指標性的媒體人曾喊話,呼籲即使現在兩岸軍事對立緊張,但各方不要「開第一槍」。國防部9月中也表示,面對兩岸軍事情勢升溫,軍方依「不挑釁、不怯敵、避免擦槍走火」原則,將「第一擊」的定義,修改為「自衛反擊權」。兩岸進入「不戰而戰」的奇特新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媒體朋友最近透露,內湖一棟大樓,幾年前24億交易,開價29億賣了多時未果,日前以30多億成交。也有不少台商,四處尋找工業用地,想要投資設廠。這說明,資金和台商回流,並非政府單方面宣傳,而是企業界對台灣的安全和經濟前景,普遍看好和充滿信心。

面對自1949後,70年以來,中共對台最高強度的軍事施壓,台灣人表現的處之泰然。股市維持高點,匯率創下近年新高。

共機頻繁地越過海峽中線,對西南空域的侵擾,和不知第幾波的實彈演習,然而「不可能開戰」和「要戰就戰」,「不怕戰」仍是台灣主流認知和思維。

不過這種「不戰而戰」狀況,長期延續下去,台灣又該如何因應?

綠政府已經開始試圖緩和兩岸的緊張,外交部長公開表示,台灣目前並不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性的外交關係;蔡總統也在今年雙十國慶講話中,一改過去兩年來的強硬姿態,向對岸釋出某種「善意」。不過以對岸的各種反應,僵局短期內仍無法化解。

而從各類民意的聲音來看,多數民眾對政府「有尊嚴地妥協」,以換取和平,好像並不買賬。形成一種「武統」和「要戰就戰」,而非「避戰」的兩岸民意僵局。

藍營地方民代,建議面對兩岸的軍事戰爭風險,要修法全民皆兵,立法男女徵兵。綠營政治新秀,則主張每個人「在家當兵」,來保衛台灣安全。

於是,除了有意或無意的「檫槍走火」,當前台海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仍不高,但輿論場,已經充滿了「嘴炮戰爭」。長期下來將形成全民心理層面的戰爭陰影,這樣資金還敢回流,台商還敢投資嗎?或許,這就是北京的戰略目的。

前國防部長、現任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忍不住的一席「渣男說」,重批民進黨智庫副執行長吳怡農「在家當兵」高論,實在有其苦衷。兩岸的軍事實力比較,台灣能不能戰、如何戰,一旦發生戰爭的結局,以及如何避戰和應戰的方式,作為軍事專家,馮比什麼人都清楚。

「渣男」與「渣女」,指的是在情慾關係中,「不誠實」與「不負責」。為了炒作聲量,或表達愛台、愛國之情,鼓吹全民皆兵,提議「在家當兵」,或推動不分男女全面募兵,到底負不負責?

一,面對顯見的近期軍事風險增加,來得及應對嗎?二,即使來得及,這些政策推行和立法的可行性,也幾乎是零。

當前,最負責和有意義的方式,就是支持政府「有尊嚴地化解兩岸僵局」,來「避戰」(非投降),維持和平。從而來保有既有的經濟、民主和自由,其他多說不是自我困擾,就是變成心理內戰。

如果再持續這些無意義,網紅搏流量式,滿是激情的愛台討論,或是天天怒批龍應台式的「反戰」言論,不用真的開打,台灣會先輸在「不戰而戰」的心戰危機之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