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在台灣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是明朝末年的沿海邊疆重臣,曾領受南明皇帝賜姓賜名的尊榮禮遇,故又被稱為「國姓爺」,在台灣民間也時常被稱為「延平郡王」、「開台聖王」、「開台尊王」等名諱。而鄭成功與中日台皆有交集的特殊身份,也讓如何看待鄭成功在近代史的角色,成為一種今人各有角度的詮釋之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鄭成功簡單生平

鄭成功的歷史大家應該都很了解,父親是明末縱橫南洋的海盜鄭芝龍,母親是日本人田川氏。鄭成功在日本出生長大,直到 6 歲才隨父親來到福建。雖然鄭家父子深受南明皇室倚重,但鄭芝龍仍決定投降清廷。不料之後清廷並未依約讓鄭芝龍掌管南方沿海省份,反將其押解到北京。於是鄭成功起兵反清,揮軍北伐。

一開始相當成功,但隨著清廷在沿海省份實施嚴格海禁,鄭成功不得不改尋根據地,遂將目標放在當時遭到荷蘭人控制的台灣。鄭成功順利趕走荷蘭人後,鄭氏父子三代屯墾台灣,延續政權。最終鄭成功的孫子鄭克塽投降清廷,台灣也就此被納入清廷領土版圖。

中華民國史觀:立足台灣,反攻大陸。正宗中國的繼承人

鄭成功起兵反清,不認清廷是「中國」天命道統的合法繼承人,仍擁護南明為尊。而北伐失敗退守台灣的過程,都和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的爭鬥,若合符節。因此在中華民國史觀中,鄭成功主要的象徵在於他立足台灣、反攻大陸,不承認統治大陸的政權是正統的「中國」,認定自己才是天命的合法繼承人。

中國共產黨史觀:驅逐荷蘭收復失土的「民族英雄」

而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鄭成功的最恰當定位是「民族英雄」,強調他趕走了外來的殖民者荷蘭,收復了「一個都不能少」的大中國領土。至於這個「中國」到底誰才是正統,不需要分得這麼細,直接搬出「民族英雄」的大義,無視了國家層次的爭議。

日本史觀:中日混血的豪傑武士

而無論中華民國史觀或中國共產黨史觀,多少都刻意忽略了鄭成功身上流著半個日本人血液的事實。日本當時曾以鄭成功抗清的史實為藍本,編寫了《國姓爺合戰》的劇場故事。故事中一位中日混血的英雄,從日本出兵北伐,最終順利「驅逐韃虜」,趕走了滿清。對日本人來說,鄭成功中日混血的身世、人生起點在日本才是重點。假如鄭成功當年真的反清成功,那麼或許也將重寫中日關係,從而改變整個中國近代史。

海洋史觀:大航海時代的先行者

當然,鄭成功生平的另一種詮釋角度就是,撇開與中國在政治上、與日本在血統上的牽扯,著重在鄭氏集團縱橫於南洋海上貿易,擊敗了大航海時代的活躍殖民國荷蘭的事實。當年的東南亞海洋風起雲湧,外來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等,以及本地的印尼、馬來、菲律賓人等等,經商貿易往來非常活絡,政治軍事的角力也相當驚心動魄。清廷收回台灣後,並沒有再把注意力放在海洋之上,但假如鄭氏政權在台延續,或許台灣在東南亞海域上將扮演一個全然不同於今日的角色。

我們常說「以史為鏡」,鄭成功的生平就像一面鏡子,但是隨著站在鏡子前面的人不同,這面鏡子映射出來的景象也大不相同,值得玩味。(編輯:倪浩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