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在前瞻基礎建設數位建設計畫提出「國家文化記憶庫及數位加值應用計畫」,今(16)日舉辦「國家文化記憶庫」上線記者會,入口網站將於明(17)日台灣文化日正式上線。文化部表示,透過系統性和主題性的盤整、存取機制,整合整合22個縣市政府、117個民間單位、18個中央跨部會及12個文化部部屬博物館,不管是布袋戲影音紀錄、經典漫畫《諸葛四郎》、唸歌甚至是台灣植株影像資料庫,從史前到當代,從經典到庶民的文化資料,在創用CC的制度下流通使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化部表示,「國家文化記憶庫」是與時間拔河的記憶工程,珍藏台灣大時代下常民生活群像,以常民故事為本,無論是國寶級的匠師技藝紀錄、文學巨擘的手稿、台灣前輩藝術家生平創作,抑或是眷村、漁村中市井小民的生活日常,皆收錄其中,期待全民善用數位時代社群協作能量,挖掘、記錄與書寫台灣文化記憶。

文化部次長李連權表示,「一個國家沒有記憶,就沒有文化」,文化記憶是國家記憶最重要的部分,國家文化記憶庫就是台灣的文化銀行,特別選在台灣文化日正式上線,期待記憶庫成為文化台灣重要的一塊拼圖,在創用CC的制度下可以流通使用,未來結合影視音及各種內容產業,成為有產值的資料庫,也透過AI數位技術,希望國家文化記憶庫跟世界交流。

▲「國家文化記憶庫」入口網站將於明(17)日台灣文化日正式上線。(圖/翻攝自國家文化記憶庫入口網站)
▲「國家文化記憶庫」入口網站將於明(17)日台灣文化日正式上線。(圖/翻攝自國家文化記憶庫入口網站)

文化部自106年9月起,整合22個縣市政府、117個民間單位、18個中央跨部會及12個文化部部屬博物館,共同協力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及數位加值應用計畫」,迄今共計收存達270萬筆以上資料,如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紀錄布袋戲大師陳錫煌完整的操偶手藝;微笑唸歌團則蒐集楊秀卿老師等說唱藝人及當時藥商與電台的唸歌資料;童年漫畫公司以葉宏甲老師所創作,經典作品《諸葛四郎》、1749筆文獻手稿之數位保存;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本草圖譜》數位博物館,結合農委會林試所標本館及臺北植物園植株影像資料庫,提供台灣完整植物圖像等等。

文化部說明,國家文化記憶庫以「數位深耕臺灣文化DNA」、「公私協力建構在地知識」、「帶動國家文化的自省與反省」、「形塑國家情感認同」及「推動國家文化素材之轉化應用與創新加值」五大目標,整合、汲取過往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的資料與經驗,逐步推動博物館所典藏內容優化與開放利用,同時建置讓民眾得以自主參與、共同協作的系統平台與社群互動機制,讓屬於不同族群的歷史經過知識體系的鏈結與多元觀點的詮釋,成為民眾容易親近理解且有共鳴感的原生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