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用完餐,免不了會有剩飯、剩菜、果皮、骨頭,而這些廚餘究竟何去何從?YouTube頻道「剩菜犯 Who's the Waster ?」要帶觀眾直擊位於新北市土城區的廚餘回收廠,去了解處理廚餘的過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剩菜犯 Who's the Waster ?」頻道的成立,是希望能喚醒大眾愛惜糧食的觀念,透過自媒體,傳達不浪費食物和落實廚餘分類。這次他們來到新北市土城區的廚餘回收廠,記錄廚餘回收廠的一天。

▲清潔隊一早到各地搬運廚餘(圖/剩菜犯
▲清潔隊一早到各地搬運廚餘(圖/剩菜犯 Who's the Waster ? 授權)
 

從社區、學校、公家機關以及垃圾車的散戶收集的廚餘,會搬運到廚餘回收廠,一日大約有20頓廚餘。而台灣的廚餘目前分為兩類,分別是養豬廚餘和堆肥廚餘,當有誤丟到養豬廚餘的堆肥廚餘,都是以人工的方式分類挑揀,降低養豬廚餘的雜質率,在人工挑揀的情況下,有時會被誤丟在廚餘桶裡的碎玻璃給刺傷。

堆肥廚餘在人工挑揀雜質後,會送進破碎機,破碎完的堆肥廚餘會被放置外頭進行發酵。發酵後的堆肥廚餘,會散發出一股難以忍受的臭味,讓清潔人員不得不戴上口罩,那股臭味有時更會在身上停留一段時間,對於他們來說相當辛苦。

▲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清潔隊隊長希望大家能減少食物浪費(圖/剩菜犯
▲新北市政府環保局清潔隊–鄭隊長,希望大家能減少食物浪費(圖/剩菜犯 Who's the Waster ? 授權)
 

目前在廚餘的去化過程,大部分是以人工處理,在成本上是一大花費,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清潔隊–鄭隊長,在影片中提到:「實際上,如果我們不用吃到那麼多的東西,我們何必要去準備那麼多食物。」希望大家能減少食物浪費。影片最後也呼籲大家,「秉持著吃多少買多少,落實廚餘分類,一同減少對地球的環境傷害。」(影音編輯:劉俊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