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日降下連日暴雨導致長江流域多處氾濫,官方統計至少 24 個省(區、市)、逾 2385 萬人受災,31 人死亡。中國中央氣象局預測未來雨帶江北移,南方降雨趨緩但仍有部分地區強降雨,同時長江「 2020 年第 2 號洪水」19 日三峽大壩開閘洩洪,預期下游地區近日水位上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第 2 號洪水即將到來,外界特別關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何時會出面視察災情。外媒《自由亞洲》、《美國之音》報導指出,以往中國領導階層,包括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等人都曾視察洪災,今年李克強已在 7 月初前往貴州視察,而習近平在中美關係、香港等內外問題包夾下遲遲沒有現身,可能已出現「決策疲勞」。

▲左:2010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前往湖北視察防汛抗洪工作。右:1991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明涉水視察江蘇省災猜情。(圖/翻攝自新華社)
▲左:2010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前往湖北視察防汛抗洪工作。右:1991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明涉水視察江蘇省災猜情。(圖/翻攝自新華社)
▲今年
▲今年 3 月 10 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往武漢視察新冠肺炎,並向大樓住戶互相問好。(圖/翻攝自《新華社》)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認為,習近平可能陷入「執政困難期」,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疫情期間就到基本控制之後才現身,這次的洪患可能也會如此。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最早在湖北省武漢市爆發,1 月 23 日凌晨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宣布「武漢封城」,至 4 月 8 日才宣布解除封鎖。疫情爆發至全球蔓延,國際媒體對習近平多日在官媒「聞聲不見人」的報導有各種分析。

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為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組長,受習近平總書記委託,曾在 1 月 27 日前往武漢指導防疫工作。

▲李克強於
▲李克強於 1/27 前往武漢指導防疫工作。(圖/翻攝自中新社)
疫情爆發後,習近平 1 月 28 日會見世界衛生組織( WHO )秘書長譚德塞,並強調「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武漢疫情防控工作。2 月 3 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總書記習近平下達防疫指示,但全篇報導沒有出現會議現場和領導人的鏡頭。2 月 5 日,習近平在北京公開露面,會見柬埔寨總理洪森。

在習近平再次公開露面前,美國 CNN 資深製作人格里菲思( James Griffith )分析認為,強調防疫由最高領導人指揮卻沒有公開露面,原因可能是中國宣傳部門希望把抗疫的成就歸於習近平,並避免因差錯、失誤受指責;英國《衛報》( The Guardian )引述牛津大學中國事務專家許慧文( Vivienne Shue)的分析:疫情改善功勞可以歸於習,若惡化責任可以推給李克強。

▲2/3《央視》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常務委員召開會議。(圖/翻攝自
▲2/3《央視》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常務委員召開會議。(圖/翻攝自 CCTV 影片截圖)
2 月 10 日,習近平公開露面,據《新華社》報導,習在北京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工作,至社區了解基層、民生等情況,並看望慰問社區和工作人員。《新華社》同時發佈多張習近平與其他中央領導視察的照片。

中國官方通報的確診人數持續下降,至 3 月 9 日全國只有新增 19 例;湖北新增病例降至 17 人;李克強主持小組會議,稱國內防控情勢持續向好。隔日( 3 月 10 日)習近平首次前往武漢視察。外界認為,這代表當地的疫情確實受到控制。

▲習近平前往新冠肺炎重災區武漢視察。(圖/翻攝自新華網)
▲習近平前往新冠肺炎重災區武漢視察。(圖/翻攝自新華網)
據中國氣象局,今年華南地區 3 月 25 日入汛比往年早 12 天;江南 6 月 1 日進入梅雨季比往年早 7 天;同時,入汛以來暴雨明顯變多,5 月 17 日進入主汛期後,各州河川普遍發生超警以上洪水。習近平至 6 月 28 日首度公開對洪災作出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洪澇地質災害防禦和應急搶險救援。

7 月 6 日至 7 日,李克強前往貴州「考察脫貧攻堅和防汛救災安置等情況」,並表示,這段時間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地區各部門一定要貫徹落實好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李克強強調,今年是脫貧關鍵,要防止因災返貧。

至 7 月 12 習近平 2 度做出防洪指示;7 月 17 日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救災工作。習近平指出,必須統籌抓好南北方江河安全度汛,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7 月 6 日前往貴州,考察脫貧攻堅和防汛救災安置等情況。(圖/翻攝自中國政府網)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