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在台灣已趨緩,但近日在其他國家確診病例有上升態勢,外界質疑是否可能爆發「第 2 波疫情」?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 SCMP )報導稱,亞洲有 3 個國家可能爆發第 2 波疫情,分別是日本、韓國和印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南華早報》( SCMP )報導指出,中國疫情專家張文宏曾在 3 月預測,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不會在夏天就結束。張文宏也提到,近來北京再次爆發的確診病例數目,屬於「小規模」、「突發性」,不能算是「第 2 波疫情」,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控制這類小規模群聚感染,避免再次失控,才是各國面對疫情再次來襲時,必須處理的課題。

▲外媒分析亞洲有幾個國家是第二波新冠疫情爆發的危險群。(圖/翻攝自南華早報)
▲外媒分析亞洲有幾個國家是第二波新冠疫情爆發的危險群。(圖/翻攝自南華早報)
此外,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學會( APSCMI )會長坦比亞( Paul Ananth Tambyah )也表示,目前疫情仍在「第 1 波流行」的後期。至於什麼國家最有可能發生第 2 波疫情呢?就是那些疫情仍未中斷,每天仍通報數百到數千確診且持續發生本土傳染情況的國家。坦比亞說:「雖然有人認為這是第 1 波疫情的尾端,但多條沒被切斷的病毒傳播鏈可能存在這些國家。」

第 1 個遭坦比亞點名的國家就是印度。目前印度確診的病例逾 41 萬,全球排名第 4 、亞洲第 1 ,光是在上週五,單日確診人數就達 1.3 萬人,可以看出疫情仍未獲控制。其次是韓國,儘管近來當地確診病例數持續下降,但首爾國立大學名譽教授李宏宗(音譯: Lee Hoan-jong )認為,韓國在 1 個月前放寬社交距離限制,導致病毒傳播不可避免地變得更快、更廣泛,除非疫苗出現,否則第 2 波疫情可能隨時出現,要做好群聚感染的準備。

此外,日本的情況也十分悲觀。日本傳染症協會會長立田和弘( Kazuhiro Tateda )表示,上星期東京有幾天確診病例增加超過 40 例,這些人大多有夜生活,擔心恐有局部爆發的風險。他同時強調,夏季的傳播風險較低,也就是說 10 月開始可能出現第 2 波傳染。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 University of Otago )公共衛生教授貝克( Michael Baker )表示,「第 2 波」一詞源於 1918 年的流感大流行,有些地區甚至發生第 3 次爆發,但第 2 波通常都是最嚴重的,會不會發生第 2 波感染,與各國策略有關。他以紐西蘭為例,當地政府對於解封舉措相當謹慎,就沒有發生新一波的疫情。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