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您未中獎」、「身分證尾數號碼是 0345789 都有獎」、「你沒有中獎,可以繼續申請一般登錄」。最近幾天,新聞跟社群媒體上充斥著各種振興券中獎與否的訊息,有人中了開心計畫要怎麼用,有人沒中幹譙說不想再花錢,更有人說根本不知道有這個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時之間,全台彷彿成了抽獎島,每個人都在花心思輸入資料、登錄、驗證、等結果……政府做莊,全民成了賭客,賭本全是人民的納稅錢。

本該是振興經濟普及所有人的政策,在蔡政府「突發奇想」後,變成碰運氣的博弈秀,民眾花時間登錄,然後等時間到了,看政府在大家面前抽出「幸運兒」,結果「幸運兒」就是比「不幸運兒」多了好幾百元可以消費。離譜的是,有的券原本名額及預算訂好了,還可以因為人數踴躍,臨時增加名額。

坦白講,這是個粗糙且失敗的政策,申請過程當機卡關不說,增加民眾困擾,抽籤方式更是引人質疑。結果不僅難以達到刺激消費的作用,這其中更引發資訊的不對等及嚴重的城鄉數位落差問題,對民眾非常不公平。

一開始,民眾只知道三倍券,可以綁電子支付或是領取實體紙本,然後是用 1000 元現金換 3000 元振興券。哪知道,後來又推出農委會的農遊券、客委會的浪漫客庄旅遊券、文化部的藝 FUN 券、體育署的動滋券、交通部的安心旅遊補助方案,各有各的申請方式不說,也沒有足夠的宣導期讓民眾知道,導致許多人根本不清楚還有其他的補助。

再說,除了三倍券可以到郵局提領,人人都有外,其他幾種都是要抽籤碰運氣。民眾藉著上網、下載 App、拍證件照上傳、還要分單雙號不同日期才能輸入資料,完成登錄後才有資格參與抽獎。這等於設定高資訊門檻,對於長者,沒有手機或電腦的人以及身處偏鄉的弱勢族群,若沒有子女或親人協助完成,等於放棄機會。

也許有人會說,這年頭怎麼可能有人沒有手機或不會用電腦。可是政策目的是要讓每個人都消費,讓商家有人來花錢,應該注重「普及性」而非「便利性」,更不是懲罰沒有數位設備的民眾;至於限制抽獎人數,更是變相讓接近資訊的年輕人早一步登記資料,偏鄉的年輕人或長者來不及登錄,平白無故喪失屬於自己的權益。

問了人在偏鄉的朋友,知不知道還有其他的券種,朋友回答也很乾脆「有嗎?我不知道,算了政府不想讓我拿,我就不拿,反正還要花時間去消費」。蔡政府的振興經濟政策,要讓民眾花錢消費,反倒造成資源分配不均,缺乏資源及(上網)能力者根本拿不到錢,就算拿到了也不清楚該怎麼使用,這難道是蔡政府想要的?

蔡政府《因應疫情振興紓困特別預算》幾經追加已經來到破紀錄的 1.4 兆元,這些絕大部分都是要靠舉債支應,等於債留子孫。現在看起來,三倍券有過半民眾用於日常生活開銷,其他券種也無法達到刺激消費的效果,更不用提幾倍的加乘效應,最後只剩下「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抽獎小確幸,代價則是全民要背負龐大債務。

是誰讓振興變成博弈,用預算槓桿在玩弄人民,用盡花招百出卻也狀況百出的推出各式券種,只為了讓民眾疲於奔命,汲汲營營、追逐小利,忘卻了政府無能的施政,讓民眾花小錢背大債。

曾幾何時,島嶼上的我們,目光只能放在我們腳下這塊土地,每天都在追逐那荒謬可笑的振興券,真的可惜也可悲。

●作者:錢震宇/資深媒體人、開放智庫發起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