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少子化、高齡化現象逐漸明顯,國內近期在銀行業者帶動下,興起「不動產養老」模式,也就是透過貸款、出租或信託來活化舊屋,同時以其所產生的利潤來供養老年人。租賃住宅服務業者就說,房子是「啞巴的兒子」,也是最孝順的;透過這樣的機制,不僅能夠活化老屋,也能讓老人安養天年,這將會是未來趨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包租公律師」之稱的律師蔡志雄,長年關注不動產養老模式。他認為,不動產養老其實關係到社會變遷,過去父母辛苦一輩子後,除了本身一棟房之外,可能還會幫忙子女再買幾棟房,幫助下一代成家立業;但隨著房價越來越高,父母的負擔越來越重,現在漸漸變成老一輩幫忙年輕人付頭期款,然後由子女自己繳房貸;不過,在不久未來隨著年輕人所得越來越低,再加上未來勞保破產的傳言不斷,以往「以兒養老」的觀念可能將會漸漸改變,進而變成「以房養老」。

以房養老除了有世代變遷的因素外,也是一個不得不如此的選擇。蔡志雄指出,過去老公寓大多沒有電梯,當老年人的身體逐漸不允許之下,再加上年輕子女都在外頭,就算手頭還有些退休金,也是只能將舊屋處理掉,看是要換新屋或是再另外承租,這是「必須要這樣做」,不是老年家有辦法選擇的。

隨著世代逐漸變遷,老年人的觀念也逐漸在改變。蔡志雄就奉勸,年輕人不要再去期待老一輩會給你房子或頭期款,應該想想未來是否也會有以房養老的需求,「老一輩以前如果有買一棟房子,未來還能用來以房養老;現代年輕人也應該思考看看,一輩子真的要買一間房,除了未來可以住之外,也是很好運用的資產」。

▲有「包租公律師」之稱的律師蔡志雄,長年關注不動產養老模式。(圖/記者賴志昶攝)
▲有「包租公律師」之稱的律師蔡志雄,長年關注不動產養老模式。(圖/記者賴志昶攝)
「房子是最忠實的兒子。」租賃住宅服務同業公會全聯會全聯會理事長鄭俊杰也認為,養兒可能會傷財,會妨礙老化,但養房不會,因為房子是「最孝順的啞巴兒子」。

目前不動產養老主要分成三大方案,即是以房養老貸款、賣屋轉租以及留房養老安養信託。其中,租賃住宅服務同業公會全聯會目前透過與銀行合作,未來將於9月推動留房養老安養信託業務,要透過此的模式,讓年老者也能享有高品質的退休生活。

鄭俊杰解釋,所謂留房養老信託,就是持房者將房子信託給銀行,而銀行再透過包租代管業者創造利潤,至於原屋主則能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到市區較方便的社區居住,或是能到其他縣市Long stay,讓他的退休生活可以多采多姿;另一方面,藉由業者出租老屋後,屋主還能獲得租金利潤,更可以此收入作為養老住宿、生活、共餐、共學的平衡支出,以提升異地生活的品質。

鄭俊杰說,隨著年齡增長,人們會逐漸老化,需要人去照顧,「房子也是,需要好的租屋業者去照顧。」所以就是需要留房養老信託的機制,讓舊屋能夠活化,也能讓老年人能安享天年又能賺到利潤,尤其台灣預計2025年就會邁向「超高齡化社會」,這種機制可說是未來的趨勢。

至於隨著國內對不動產養老的需求越來越高,有學者建議政府應設置專法來管制該模式。對此,蔡志雄則認為,這要看目前不動產養老在全國的實施情況而定,如果是各縣市選擇這種方案的民眾不多,「其實為了這件事去定(專法)的話,比較沒有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