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政府近期「打房」政策雷厲風行,日前更推動囤房稅,引起國人關注。不過,在台灣推動囤房稅真的能達到抑制房價的效果嗎?專家認為,囤房稅的概念雖符合公平正義,但真正影響的僅有少部分人,對房價影響僅「杯水車薪」,是否能夠真的打房還是要打個問號。
針對囤房稅議題,內政部5月底曾發表數據稱,依據財政部2018年「房屋稅籍所有人歸戶統計」,持有一房者共擁有約800萬間房子,占總數的75.67%;持有四房以上的多屋者共擁有約47.7萬間房子,僅占房屋總數的4.52%,「國內房屋所有權分布狀況尚屬均衡,並無明顯分配不均的囤房現象」。
大家房屋企畫研究室主任郎美囡認為,囤房稅影響的幅度很有限,根據內政部的數據,空屋中是多屋的例較低,所以用囤房稅將空屋逼入市場上銷售的效果低;另一種層面的思考是,若不考慮是否空屋,只要第三戶或第四戶就課以重稅,是否有公平性的問題,尤其少子化下,可能發生多戶持有的房屋座落於外圍或偏鄉地段,因地段偏遠銷售也有困難,故也需考慮城鄉差距。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也提到,目前中央有授權給地方制定囤房稅,但目前除了在台北等少數縣市外實施外,其他地方政府都礙於民意未敢貿然課稅;囤房稅的概念,就是跟所得稅一樣是「多的人多繳稅」,這個概念是符合公平正義原則,但卻挑戰到國內房屋稅較低的長年現況,因此會讓部分人士無法接受。
張旭嵐認為,就算課徵囤房稅,也僅會影響佔全國少數的多屋者,不會打擊到真正炒房的投資客,對整體房價的影響可說是杯水車薪,因此是否囤房稅上路後就能打房,可能還是要打個問號。
不過,針對內政部數據,部分民間團體也有諸多質疑。OURs都市改革組織研究員廖庭輝指出,內政部數據並未對全國跨縣市別的多持屋者、家庭多持屋者做歸戶,也就是未做「全國歸戶」與「家庭歸戶」這兩個動作,才會讓這數字如此之低。
舉例來說,如果某人在新北與台北各持有一房,那他分別匯在台北與新北各被算成是1屋持有人,並不會被歸類為持有2戶者;另外,如果某人將房子分別歸於其配偶與兒子的名下,那數據上就是其配偶與兒子各持有1屋。
由於內政部該數據未做清楚的「全國歸戶」,因此OURs都市改革組織援引財政部《107年度台閔地區房屋稅籍所有人歸戶統計》進行分析,並以全國為單位,發現4房以上多持屋者擁有176.9萬戶房,此比例占了全國約15.1%。
若從「家庭歸戶」來看,OURs援引財政部2007年的《適用土地增值稅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次數限制之研究》,並以房屋所有權人與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為單位,發現四宅以上多屋者持有全國屋數比例增加至17.4%。
內政部這篇新聞稿有著不少瑕疵,也突顯出多屋者事實上多更多。
不過,廖庭輝坦言,目前就居住正義議題來說,主要分成兩大路線,第一就是如推動囤房稅等的稅制改革,另一部分就是推動「實價登錄2.0」的資訊透明,而前者目前仍不是首要目標。
廖庭輝解釋,房市資訊透明在朝野都有共識,不管是民進黨或其他在野黨都有提過相關修法,版本也大同小異,因此比較有機會在立院修法通過;至於稅制改革的法案,光是時代力量、民眾黨兩黨的版本就有滿大差異,更不用提執政黨版本。
「現在問題點不是哪個版本可以解決問題,而是你要先承認它(囤房稅)是個問題。」廖庭輝坦言,囤房稅各黨團的版本推出後,可能會引起外界討論,但事實上目前行政機關還處在不承認它是個問題的階段,朝野也未有共識,「現在這些版本實際上都不可能被(立法院)排程。」距離真正立法「還非常、非常遠!」
廖庭輝認為,當朝野有共識認為囤房稅是個問題後,不管是要用在野黨或執政黨的版本,中間都可以再做調整,「我們都覺得OK,到時候我們也可以提供意見。」而不是忽略整個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家房屋企畫研究室主任郎美囡認為,囤房稅影響的幅度很有限,根據內政部的數據,空屋中是多屋的例較低,所以用囤房稅將空屋逼入市場上銷售的效果低;另一種層面的思考是,若不考慮是否空屋,只要第三戶或第四戶就課以重稅,是否有公平性的問題,尤其少子化下,可能發生多戶持有的房屋座落於外圍或偏鄉地段,因地段偏遠銷售也有困難,故也需考慮城鄉差距。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也提到,目前中央有授權給地方制定囤房稅,但目前除了在台北等少數縣市外實施外,其他地方政府都礙於民意未敢貿然課稅;囤房稅的概念,就是跟所得稅一樣是「多的人多繳稅」,這個概念是符合公平正義原則,但卻挑戰到國內房屋稅較低的長年現況,因此會讓部分人士無法接受。
張旭嵐認為,就算課徵囤房稅,也僅會影響佔全國少數的多屋者,不會打擊到真正炒房的投資客,對整體房價的影響可說是杯水車薪,因此是否囤房稅上路後就能打房,可能還是要打個問號。
不過,針對內政部數據,部分民間團體也有諸多質疑。OURs都市改革組織研究員廖庭輝指出,內政部數據並未對全國跨縣市別的多持屋者、家庭多持屋者做歸戶,也就是未做「全國歸戶」與「家庭歸戶」這兩個動作,才會讓這數字如此之低。
舉例來說,如果某人在新北與台北各持有一房,那他分別匯在台北與新北各被算成是1屋持有人,並不會被歸類為持有2戶者;另外,如果某人將房子分別歸於其配偶與兒子的名下,那數據上就是其配偶與兒子各持有1屋。
由於內政部該數據未做清楚的「全國歸戶」,因此OURs都市改革組織援引財政部《107年度台閔地區房屋稅籍所有人歸戶統計》進行分析,並以全國為單位,發現4房以上多持屋者擁有176.9萬戶房,此比例占了全國約15.1%。
若從「家庭歸戶」來看,OURs援引財政部2007年的《適用土地增值稅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次數限制之研究》,並以房屋所有權人與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為單位,發現四宅以上多屋者持有全國屋數比例增加至17.4%。
內政部這篇新聞稿有著不少瑕疵,也突顯出多屋者事實上多更多。
不過,廖庭輝坦言,目前就居住正義議題來說,主要分成兩大路線,第一就是如推動囤房稅等的稅制改革,另一部分就是推動「實價登錄2.0」的資訊透明,而前者目前仍不是首要目標。
廖庭輝解釋,房市資訊透明在朝野都有共識,不管是民進黨或其他在野黨都有提過相關修法,版本也大同小異,因此比較有機會在立院修法通過;至於稅制改革的法案,光是時代力量、民眾黨兩黨的版本就有滿大差異,更不用提執政黨版本。
「現在問題點不是哪個版本可以解決問題,而是你要先承認它(囤房稅)是個問題。」廖庭輝坦言,囤房稅各黨團的版本推出後,可能會引起外界討論,但事實上目前行政機關還處在不承認它是個問題的階段,朝野也未有共識,「現在這些版本實際上都不可能被(立法院)排程。」距離真正立法「還非常、非常遠!」
廖庭輝認為,當朝野有共識認為囤房稅是個問題後,不管是要用在野黨或執政黨的版本,中間都可以再做調整,「我們都覺得OK,到時候我們也可以提供意見。」而不是忽略整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