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誠品敦南店24小時書店,它顛覆許多傳統書店的刻板印象,20、30多年來滋養許多藝文界人士,也豐富了讀者們的閱讀世界。而對前主播、資深媒體人顧名儀來說,那是她美學的啟蒙、是顛覆自己世界觀的開始,創辦人吳清友更是他最尊敬的人。即便這兩年旅居國外,但只要一回到台灣,顧名儀第一個報到的地方就是誠品敦南,「是一種回到家的安心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團對的邀約,想聊聊她對誠品敦南店的回憶與意義,顧名儀興然同意,採訪當天重回誠品敦南店,顧名儀熟門熟路找起自己的書。她說,只要她在台灣,就幾乎每個月都會到這裡買上8本、10本書。

誠品書店在台灣不僅是文化現象的開始,對顧名儀來說,從少女時期踏進誠品開始,就顛覆了自己的世界觀。不同於巷子口的書店、雜貨店堆疊滿地的書。「第一次進來誠品,只有『哇!』,原來書可以是這樣子!」書、燈光、音樂交織成的空間氛圍啟蒙了她的美學。

吳清友的夢想與價值 不應用商業價值來評斷

從圓環到誠品敦南現址,顧名儀在這裡什麼書都翻,音樂的、設計的、小說的、激勵人心的。「我很贊同跟佩服創辦人吳清友提過的『書是通往靈魂世界的階梯』這句話。」誠品就是堅持這樣的場域空間,塑造了可以讓大家靈魂淨化與療癒的空間。

敦南店形塑了安靜的氣質,每個人找一本想要的書、坐在角落裡讀,「雖然是公共空間,但在無數的夜晚,你可能跟書、跟自己,中間做了很多對話,這關係是非常私密的。」顧名儀笑著說,也難怪大家在這裡,能安心與自己對話,也總忘記時間、流連忘返。

雖然一開始有人批評24小時書店這樣的商業模式不可能成功,但顧名儀強調的是「吳清友留下來的夢想與價值」,她認為並不適合用商業價值來評斷。

▲資深媒體人顧名儀說,敦南形塑了安靜的氣質,雖然是公共空間,但在無數的夜晚,你可能跟書跟自己,中間做了很多對話,這關係是非常安心且私密的。(圖/記者朱永強攝)
▲資深媒體人顧名儀說,敦南形塑了安靜的氣質,雖然是公共空間,但在無數的夜晚,你可能跟書跟自己,中間做了很多對話,這關係是非常安心且私密的。(圖/記者朱永強攝)
聊起她心目中的吳清友,顧名儀侃侃而談。

「他曾經是負債累累的生意人,成功過也失敗過,要說商業經營其實關係很多事情,但中年『砍掉重練』背後支持他的絕對是夢想。」顧名儀的語氣略微激動,「沒錯!這當中也許有很多血淋淋殘酷的考驗,但事實證明,吳清友跟誠品挺過來了!誠品就是他夢想的顯現、價值觀的顯現。」

由於顧名儀自己也已年過四十,因此闡述誠品的開端、24小時經營哲學的兩本書《誠品時光》、《之間: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的生命之旅》,她總能一看再看,甚至在一次飛往美國的班機上看完哭到不能自己,「這不就是當今社會上最缺少的價值觀?」為了讓社會更美好,她甚至自掏腰包買了很多吳清友的書送給身邊年輕朋友,希望價值觀能早日培養。

日本東京也看得到誠品敦南店的DNA

如今誠品敦南的DNA早已傳承下去,顧名儀就曾以頭號粉絲之姿到東京誠品日本橋朝聖,她仔細觀察誠品如何落腳?怎麼跟日本文化結合?

▲如今誠品敦南的DNA早已傳承下去,顧名儀就曾以頭號粉絲之姿到東京誠品日本橋朝聖,她仔細觀察誠品如何落腳?怎麼跟日本文化結合?圖為東京日本橋誠品。(圖/擷取自誠品生活日本橋臉書專頁)
▲如今誠品敦南的DNA早已傳承下去,顧名儀就曾以頭號粉絲之姿到東京誠品日本橋朝聖,她仔細觀察誠品如何落腳?怎麼跟日本文化結合?圖為東京日本橋誠品。(圖/擷取自誠品生活日本橋臉書專頁)
最讓她感動的是,那裡保留了很多像是誠品敦南的元素,裏頭也有像敦南店的長廊,椅子放在書櫃與窗台之間,而且那裡也有一個角落,很像敦南店吳清友會單獨坐的位子。

「那時看到就是眼頭一陣熱,雖然他已經離開,但他的價值、他所堅持的都持續看得到。」真的很與有榮焉,「這不是吃吃喝喝東西的輸出,而是台灣文化的輸出」。

▲
▲ ▲資深媒體人顧名儀是誠品粉絲,回顧熄燈的誠品敦南店,她說那是她美學啟蒙、顛覆世界觀的開始,創辦人吳清友更是他最尊敬的人。(圖/記者朱永強攝)
「大家都說這是一個不讀書的時代,可是你每次進到書店還是會發現那麼多人在閱讀。」顧名儀說,在誠品有藝術、有美學、有創意,是一個文化展現的地點,因此它不只有書店,誠品還辦了很多創新活動,在書店與商店之間是一個跨平台,也因此,這裡有很多大家不同時期與活動的記憶。

如今敦南店走向最終章,她認為除了有些惆悵外,更要樂觀往前看,新24小時書店展開全新風貌「要相信變化會帶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