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準備進入5月,台灣的「梅雨季」也準備到來,臺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表示,2025年首波「梅雨鋒面」,可能會在5月5日至5月10日之間抵達,這5天有「日降雨量較強」且持續」的降雨訊號。
林得恩指出,每年5、6月的春夏換季期間,冬季北方大陸冷高壓逐漸減弱,夏天盛行的太平洋高壓則增強,天氣開始變熱;此時,當這冷氣團與暖氣團勢力相當,互相增長、衰退與推擠,中國大陸南方的長江流域、江淮地區、台灣、日本中南部、韓國南部等上空,會形成一條滯留界面,就稱為「梅雨鋒面」。
林得恩表示,由於梅雨鋒面上常有組織性的中尺度對流系統發展,當它們從海上移入到台灣陸地時,常會帶來局部強降雨以及雷暴、強陣風或冰雹等劇烈天氣現象;而5月5日至5月10日,期間,出現日降雨量指標有較強且持續的降雨訊號,有可能就是今年第1波梅雨鋒面所導致的結果。
針對梅雨季,氣象署定義是5月至6月,根據統計,台灣最早降下梅雨的日期在5月1日至5月5日,分別為1951年、1974年、1994年、2008年;最晚的梅雨則在2018年,當時直到5月31日至6月4日才有第一波梅雨鋒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得恩表示,由於梅雨鋒面上常有組織性的中尺度對流系統發展,當它們從海上移入到台灣陸地時,常會帶來局部強降雨以及雷暴、強陣風或冰雹等劇烈天氣現象;而5月5日至5月10日,期間,出現日降雨量指標有較強且持續的降雨訊號,有可能就是今年第1波梅雨鋒面所導致的結果。
針對梅雨季,氣象署定義是5月至6月,根據統計,台灣最早降下梅雨的日期在5月1日至5月5日,分別為1951年、1974年、1994年、2008年;最晚的梅雨則在2018年,當時直到5月31日至6月4日才有第一波梅雨鋒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