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賣場牛奶品牌選擇多,近年台灣在地小農鮮奶崛起,加上2025年起紐西蘭牛奶零關稅,不少人疑惑「牛奶價格怎麼還是便宜不下來?」而且在超市賣得好的小農牛奶不但貴又很容易沒貨。財經作家游庭皓分享「一圖表」揭開真相,點出是全聯「35至40%的上架費」加上「僅寄售」的銷售形式造成的。貼文引發討論,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消基會)今(25)也發聲,呼籲經濟部應監管通路上架費,讓酪農有更合理收益,台灣鮮奶價格也能更合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超市牛奶為何貴又少?一圖看真相
游庭皓昨在臉書粉專「游庭皓的財經皓角」發文,分享《上下游》乳價戰爭系列報導中的一張圖表「鮮乳品牌在台灣各通路的販售情形」。該圖揭露台灣鮮奶(牛奶)品牌在超市、賣場及超商等通路的上架費占售價比例、銷售形式、鋪貨及報廢品處理情形。

在上架費部分,美式賣場30%以下最低,也就是說賣100塊的牛奶,上架費在30元以下。其次為連鎖賣場30%到35%、連鎖超市35%到40%,而連鎖超商40%至50%最高。特別的是,只有連鎖超市採「寄售」銷售形式,而且品牌方要自行運輸、上下架牛奶,也要自行負擔過期的報廢品

超市對廠商超狠?前牛奶業務認了
在所有通路中,業界一致認為,連鎖超市的抽成、販售方式最不友善。游庭皓點評「為什麼很多在超市,賣得好的本土鮮奶,常常又貴又快沒貨?因為品牌不想鋪太多,怕賣不完又得自己收回」。

游庭皓貼文引發熱烈討論,網友紛紛留言「超市對廠商真的蠻黑心的,幾乎是穩賺不賠的」、「但我自己去小農牧場現場買的鮮奶,也沒比較便宜啊」。一名自稱光泉鮮奶前員工網友留言證實,「舖貨太少造成架上無貨,也會被超市扣錢」。不過也有人為全聯澄清說:「超市從以前軍公教福利中心時代就是寄貨的形式!

消基會發聲:經濟部應監管通路上架費
無獨有偶,消基會今(25)午發布新聞稿,指出,台灣鮮奶曾列「全球第二貴」,每公升3.13美元(現今匯率約新台幣102元),約是美國的3倍。就算今年開放紐西蘭牛奶零關稅來台,1公升紐西蘭牛奶要價85元到120元,還是不便宜。

消基會指出,根據營養與食品經濟研究所(IFE)每年對牛奶價值鏈成本的計算,酪農拿售價的48%(生產者價格)、零售業拿16%,但在台灣,牛奶零售價卻「4成給通路」,直指通路上架費是牛奶便宜不了的關鍵。消基會呼籲,經濟部應適時監管超商及通路商的上架費用,降低消費者的負擔,也保障酪農獲得合理的報酬

▲全球牛奶價格最新排行榜,台灣每公升2.92美元,列「全球第五貴」,價格與名次都較2022年「全球第二貴」下降。(圖/Numbeo網站)
▲全球牛奶價格最新排行榜,台灣每公升2.92美元,列「全球第五貴」,價格與名次都較2022年「全球第二貴」下降。(圖/Numbeo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