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頭頸癌精準醫療研究有重要突破!林口長庚醫院最新研究證實,「葡萄糖正子攝影」可有效評估唾液腺癌放射治療反應,有助減少不必要的治療,減輕患者壓力,成果已獲國際肯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系副系主任謝承恩說,台灣每年新增近萬名頭頸癌患者,發生率約為全球平均3倍,其中唾液腺癌相對少見,約佔3~5%,但唾液腺癌症狀變化大,病程較難預測,診治指引也未統一,常見症狀為耳下或頰部無痛腫塊,有些病人則出現面癱、口角歪斜等神經症狀。

▲傳統核磁共振影像(左上與左下)較難判別唾液腺癌放療發炎反應或殘存腫瘤(綠色箭頭與星號),正子攝影(右上與右下)能更準確評估療效(星號)。(圖/長庚醫院提供)
▲傳統核磁共振影像(左側)較難判別唾液腺癌放療發炎反應或殘存腫瘤(綠色箭頭與星號),正子攝影(右側)能更準確評估療效(星號)。(圖/長庚醫院提供)
謝承恩指出,唾液腺癌腫瘤常侵犯顱底或顏面神經,部分患者無法手術,放療為主要選項,但此症屬低速生長腫瘤,放療效果需時間顯現,周圍發炎又可能影響影像判讀,導致無法及時判斷有無殘餘病灶,也增加過度治療風險與病人負擔。

為突破治療瓶頸,謝承恩與陳柏元醫師帶領團隊,針對林口、基隆、高雄與嘉義4院區共115位唾液腺癌病人,進行5年以上的回溯分析,結果顯示,葡萄糖正子攝影能以85%的準確率評估放療成效,明顯優於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約60%的表現,成果已於2025年2月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臨床核子醫學(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

謝承恩指出,此研究證明正子攝影能及早偵測放療無效個案,協助醫師調整治療方針,必要時加上化療或手術,而對於反應良好者,則可減少不必要處置,避免顏面損傷、吞嚥困難與神經後遺症,大幅提升病人生活品質。

長庚指出,頭頸癌團隊曾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金獎肯定,而謝承恩也曾獲得教育部玉山青年學者與吳大猷紀念獎,團隊實力堅強,期盼最新研究成果未來能納入國際治療準則,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