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社會觀念逐漸開放,青少年自由戀愛已經成為社會主流,但年輕人針對「安全性行為」的意識也越來越鬆懈!急診科醫師王聖儒近期就提到,2024年台灣青少女梅毒個案,相比10年前竟暴增53倍,而3大元兇也隨之曝光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青少女梅毒案例暴增!10年間暴增53倍太嚇人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王聖儒在臉書「守護兒童急診的小白醫師 - Dr.王聖儒」貼文指出,據疾管署調查數據顯示,2024年台灣青少女梅毒個案,竟比10年前暴增53倍。

王聖儒醫師直言,10年前,青少女得梅毒是極罕見的事,但從最新數據中能看到,2024年15–24歲女生梅毒個案暴增51.4%,懷孕婦女感染梅毒也從2022年64例 → 2024年157例,「先天梅毒疑似個案也升至82例,很多孕婦甚至產後才知道自己得了梅毒!」

青年感染梅毒的3大兇手!感染梅毒後果一次看

據疾管署調查,青少年感染梅毒的「三大兇手」有以下這些原因:
交友App → 一滑就約,一約就愛愛
早熟性行為 → 初次性經驗越來越早
乏性教育 → 不知道戴套也不懂性病


王聖儒醫師補充解釋,梅毒是一種會「親密接觸傳染」的性感染症,初期常沒症狀,但不治療會傷神經、心血管,甚至影響胎兒,而女性在孕期感染梅毒 → 寶寶可能死產、早產、子宮內感染(先天性梅毒)。

▲梅毒傳染途徑。(圖/衛福部)
▲梅毒傳染途徑主要是以「親密接觸傳染」。(圖/衛福部)
除此之外,若梅毒沒在1、2期,被確診與治癒,患者會進入潛伏期梅毒病程,表面症狀消失,但病菌仍潛伏體內,可能持續數年,最後病菌可能侵犯心血管、神經系統,甚至導致失明、癱瘓或失智。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梅毒常見感染症狀,包括生殖器出現無痛性潰瘍及硬性下疳(無壓痛感,但按壓有清澈之滲出液溢出,內含大量之梅毒螺旋菌,故傳染性極高)、全身皮膚隆起紅豆般大小的疹子及扁平濕疣(在身體縐摺處之表淺性潰瘍,內含無數梅毒螺旋菌,故具高傳染性),並出現全身性症狀,包括頭痛、倦怠、噁心、發燒、體重減輕、肌肉、骨骼與關節疼痛。若為潛伏性梅毒則可能無臨床症狀,需藉梅毒相關檢驗及臨床醫師診斷才能確診。

▲感染梅毒的症狀包含頭痛、倦怠,若梅毒沒在1、2期,被確診與治癒,患者會進入潛伏期梅毒病程,表面症狀消失。(圖/衛福部)
▲感染梅毒的症狀包含頭痛、倦怠,若梅毒沒在1、2期,被確診與治癒,患者會進入潛伏期梅毒病程,表面症狀消失。(圖/衛福部)
至於該如何防範梅毒找上身?王聖儒醫師補充3關鍵,包括保險套不是情趣,是必要,確保保護措施到位;第2,定期篩檢才是成熟的性感,無症狀不代表沒事,尤其是固定交往也可能中標;第3,孕婦兩次梅毒篩檢不能少,尤其懷孕初期、臨盆前都要篩,保護自己也保護寶寶。

王聖儒醫師最後也向青少年喊話:「滑交友App沒關係,滑進感染科才尷尬」。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如果您或家人、朋友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或性騷擾的困擾,或是您知道有兒童、少年、老人或身心障礙者受到身心虐待、疏忽或其他嚴重傷害其身心發展的行為,請主動撥113,透過專業社工員處理,救援受虐者脫離危機。
※ 拒絕暴力請撥打:1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