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製品有豐富蛋白質,對增肌減脂有幫助,更是素食者的優質蛋白質來源之一。尤其豆干可以變化成各式料理,炒芹菜、糯米椒或拿來滷都很好吃,然而市面上賣的豆干有黃的和白的兩種顏色,你知道哪個最天然嗎?食藥署公布解答顛覆大家認知,原來白色才是豆干的原色。新莊公有市場菜販廖烱程揭曉背後原因,竟是「大家以為黃的是好吃的,白的是沒味道的,結果讓原本最天然的選擇,在市場上快要滅絕了」。
廖烱程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經過市場豆干攤,發現兩種豆干看起來狀、厚度、軟硬程度都差不多,但一盤是淡淡米黃色的「白豆干」,另一盤則是色澤更深的「黃豆干」,好奇問老闆才知道白豆干是客人特別叫貨才有進的,不然一般都只有黃豆干。
黃豆干和白豆干哪個最天然?
食藥署指出,豆干的原色應是偏白色,但是市面上常見的豆干卻多呈現黃色到棕褐色,是業者使用合法著色劑,例如焦糖色素、食用黃色四號或食用黃色五號,為了「賦予豆干良好的色澤」。食藥署提醒,選購豆干製品時,應注意包裝完整性及是否有明確標示。買散裝豆干要檢查外觀和迄味有沒有異常,才能確保購買的食品安全無虞。
根據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專欄資料顯示,豆製品水分跟蛋白質含量都相當高、容易腐敗,因此傳統豆干在加壓完成後,通常還會烘乾、使用「糖烏」滷製上色,因此大家印象中的豆干大多是黃色的。現在因為物流與保鮮技術提升,豆干不用再滷製延長保鮮,但是「白白的,看來實在不太可口」,加上比黃豆干更不易保存,反而成為市場上的弱勢豆干,越來越少見。
黃豆干比較好吃?白豆干因誤解消失中
雖然有政府把關食安,但廖烱程也直言,「合法的廠商用食用色素,不合法的就會偷用工業色素」,認為市場上黃豆干賣得快,白豆干常常放著沒人買, 久了會變成錯誤的負向循環,「大家以為黃的是好吃的,白的是沒味道的,結果讓原本最天然的選擇,在市場上快要滅絕了」,呼籲大家別嫌白豆干顏色淡,那是最純粹的樣子,多買多吃,一起拯救白豆干。
豆干是黃豆眾多加工製成品中的一種,黃豆榨汁後先是變成「豆漿」,豆漿加凝固劑變「豆花」,經壓力脫水變「嫩豆腐、板豆腐」。豆腐油炸成「油豆腐」、冷凍變「凍豆腐」,再壓加上烘乾就變成「豆干」。營養師高敏敏曾分析豆腐家族熱量,豆干的鈣質是豆腐家族中最高的,蛋白質與鉀含量表現也不俗。
資料來源:環境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豆干和白豆干哪個最天然?
食藥署指出,豆干的原色應是偏白色,但是市面上常見的豆干卻多呈現黃色到棕褐色,是業者使用合法著色劑,例如焦糖色素、食用黃色四號或食用黃色五號,為了「賦予豆干良好的色澤」。食藥署提醒,選購豆干製品時,應注意包裝完整性及是否有明確標示。買散裝豆干要檢查外觀和迄味有沒有異常,才能確保購買的食品安全無虞。
根據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專欄資料顯示,豆製品水分跟蛋白質含量都相當高、容易腐敗,因此傳統豆干在加壓完成後,通常還會烘乾、使用「糖烏」滷製上色,因此大家印象中的豆干大多是黃色的。現在因為物流與保鮮技術提升,豆干不用再滷製延長保鮮,但是「白白的,看來實在不太可口」,加上比黃豆干更不易保存,反而成為市場上的弱勢豆干,越來越少見。
黃豆干比較好吃?白豆干因誤解消失中
雖然有政府把關食安,但廖烱程也直言,「合法的廠商用食用色素,不合法的就會偷用工業色素」,認為市場上黃豆干賣得快,白豆干常常放著沒人買, 久了會變成錯誤的負向循環,「大家以為黃的是好吃的,白的是沒味道的,結果讓原本最天然的選擇,在市場上快要滅絕了」,呼籲大家別嫌白豆干顏色淡,那是最純粹的樣子,多買多吃,一起拯救白豆干。
豆干是黃豆眾多加工製成品中的一種,黃豆榨汁後先是變成「豆漿」,豆漿加凝固劑變「豆花」,經壓力脫水變「嫩豆腐、板豆腐」。豆腐油炸成「油豆腐」、冷凍變「凍豆腐」,再壓加上烘乾就變成「豆干」。營養師高敏敏曾分析豆腐家族熱量,豆干的鈣質是豆腐家族中最高的,蛋白質與鉀含量表現也不俗。
資料來源:環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