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購物是不少人日常下單首選,除了品項齊全、價格實惠,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有「第三方支付機制」,保障買賣雙方權益,消費者在收到商品後,需點選「完成訂單」,賣家才能領到貨款。不過不少人選擇不主動按完成鍵,而是等到系統自動處理,近日PTT上就有網友發文提問「為什麼不按?」引來大批網友熱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原PO表示,他看到很多人都在社群上提到,有些蝦皮買家收到商品後,也不會主動點擊「完成訂單」,反而習慣等系統自動完成,讓他十分困惑:「明明已經收到了,為什麼不按?」此文一出,馬上湧入大量留言討論。

有不少網友支持手動點擊完成訂單,認為這樣能幫助賣家盡快收到款項,也是一種互相尊重的表現,「除非那家很雷,不然我幾乎都拆完就按了」、「賣家出貨快我也會配合」、「電子類我會等,其他都會按」、「錢卡在蝦皮不按幹嘛,讓平台多賺幾天利息?」

▲(圖/記者賴禹妡翻攝)
▲有些蝦皮買家收到商品後,也不會主動點擊「完成訂單」,反而習慣等系統自動完成,讓原PO十分困惑。(圖/記者賴禹妡翻攝)
不過也有另一派人認為,之所以會拖延,是因為對商品品質仍抱有疑慮「要是鑑賞期內東西有問題怎麼辦」、「建議可以晚點按,使用上有問題或是瑕疵比較好處理」、「曾經買過伸縮架,沒2天有問題,還好沒按完成還可以跟賣家協商,後來重新補寄,主要是有協商籌碼」。

此外,也有人提到「出貨慢就不會幫忙快按」,甚至坦言是因為「包裹太多、懶得逐一處理」,乾脆等系統自動結案,「你慢寄我也慢按,公平對等」、「出貨慢的我就不按」、「我基本上很少按,等時間到就自動完成比較省事」。

選擇主動或被動完成訂單,其實取決於商品類型與風險評估,像是電子產品、價格較高的物品,建議可使用幾天後再決定是否完成交易;若是日用品、消耗品等,確認無誤後早點完成,也能讓賣家提早拿到貨款,提升雙方的交易效率與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