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火流星著稱的「天琴座流星雨」今(22)日晚間要爆發了!天琴座流星雨是今年第一場中型流星雨,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今天晚上9點來到極大時,每小時天頂流星數量(ZHR)達18,搭配良好天氣,用肉眼就能觀察,一直到明(23)日凌晨3時,都是適合觀賞的時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火流星是什麼?

火流星(bolide)是專屬於流星或隕石的術語,一般來說,光度大於-2至-6等的流星就可以稱為火流星;而流星在大氣飛行時,速度越快的流星所發出的光芒越強;但如果初始速度太快的流星,容易在大氣上層全部燒光,在地面什麼也看不到;所以「進入大氣的初始速度越低的流星,越容易被觀測為火流星。」

▲2025年天琴座流星雨每小時天頂流星數量(ZHR)18,選擇無光害且視野遼闊處,躺下後輕鬆掃瞄全天空,都有機會看到不少流星。(圖/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
▲2025年天琴座流星雨每小時天頂流星數量(ZHR)18,選擇無光害且視野遼闊處,躺下後輕鬆掃瞄全天空,都有機會看到不少流星。(圖/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
🟡天琴座流星雨是什麼?

天琴座流星雨雖然不屬於「年度4大流星雨」之一,但它是以明亮的火流星著稱,台北市立天文館研究助理趙瑞青指出,天琴座流星雨的記錄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687年,母體源頭於1867年被確定為 C/1861 G1(Thatcher)彗星,也是第一個被確認來源的流星雨。

🟡天琴座流星雨方位、觀賞技巧

趙瑞青說明,天琴座流星雨的輻射點雖然是在東北方升起,但其實流星的出現不會有特定方位,最好的觀賞方式就是「躺下、面朝天空」,地點部分則要選擇「光害不高的地方」,例如高山、海邊、高樓較少的鄉村地區等,只要光害少,基本上肉眼就能看見天琴座流星雨的美貌。

▲(圖/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
▲天琴座流星雨的輻射點雖然是在東北方升起,但其實流星的出現不會有特定方位。(圖/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
🟡2025天琴座流星雨出現日期、時間

天琴座流星雨的活躍期為今年的4月17日至4月26日,週二極大時,每小時天頂流星數量(ZHR)為18,實際觀賞每小時可以看見6至10顆流星。當晚9點時,當流星雨輻射點升起後,流星會逐漸增多,一直到週三凌晨3點左右下弦月升起前,都有機會看到不少流星。

🟡2025天琴座流星雨天氣、月相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天鋒面還沒開始影響,全台水氣偏少,雖然午後在山區有零星短暫陣雨,但入夜就趨緩,是非常適合觀賞流星雨的天氣;今天月相則是殘月,介於下弦月和新月之間,因此月亮逐漸減少的亮度,對天琴座流星雨的影響也較少,替觀賞帶來很好的條件。

▲週一、週二晴到多雲,週三、週四中部以北降雨明顯,週五、週六全台有雨,週日雨勢趨緩。(圖/中央氣象署)
▲今天鋒面還沒開始影響,全台水氣偏少,雖然午後在山區有零星短暫陣雨,但入夜就趨緩,是非常適合觀賞流星雨的天氣。(圖/中央氣象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