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自阿根廷的天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今(21)日被梵蒂岡證實因病逝世,享壽88歲,方濟各年輕時曾因「胸膜炎」切除部分肺葉,使他肺部較容易感染,今年2月才因呼吸道感染並惡化為雙側肺炎住院治療,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重症醫學委員會召集人陽光耀提醒,60歲以上患有3種慢性疾病者,感染肺炎的風險高達同齡健康成人的4.6倍,肺炎也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三名,絕對不可忽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胸膜炎切除肺葉 方濟各肺功能受影響

安南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何建輝表示,胸膜炎又稱為肋膜炎,大多發生在肺部或胸膜的病變,導致腔層胸膜與臟層胸膜之間的發炎,常見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側胸部疼痛,甚至次胸腔積水,主要發生在有慢性咳嗽的患者身上。

胸膜炎患者無論咳嗽、深呼吸、翻身,常有劇烈疼痛,深呼吸或咳嗽時症狀加劇,疼痛感甚至可能延伸至肩膀或背部,而方濟各早年就曾因胸膜炎切除部分肺葉,導致他的肺功能受到影響,不僅支氣管較為敏感、容易咳嗽,罹患肺部感染相關症狀的風險也會提高。

▲梵蒂岡21日宣布天主教教宗方濟各逝世,享壽88歲。資料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方濟各年輕時曾因「胸膜炎」切除部分肺葉,使他肺部較容易感染。(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方濟各雙側肺炎住院 高風險族群注意

方濟各今年2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後續惡化為雙側肺炎,陽光耀提及,年長者因為免疫老化,因此感染肺炎風險高外,慢性病患者的肺炎感染風險也明顯高於健康族群,50歲以上的慢性肺病患者,感染肺炎的風險是健康成人的3.7倍;若同時患有多種慢性疾病,肺炎感染風險會進一步提高。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也說明,民眾罹患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症之後,常發生細菌感染造成嚴重併發症,甚至威脅生命,其中「肺炎鏈球菌」就是常見病原,平時潛伏在人類鼻腔內,並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而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23日出院前在醫院陽台上短暫露面,豎起大拇指比讚。(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方濟各今年2月才因呼吸道感染並惡化為雙側肺炎住院治療,4月中旬傳出死訊。(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肺炎怎麼預防?

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指出,肺炎的發生原因有許多種,較常見的仍是細菌、病毒等感染引起,例如新冠、呼吸道疾病等衍生為重症後,就會出現肺部問題,甚至出現「大白肺」的情況,台灣每年死於肺炎的人數都有破萬例,成為主要死因之一。

此外,蘇一峰特別提醒,還有一種肺炎稱為「吸入性肺炎」,也是造成前總統李登輝離世的主因,這類肺炎最常出現的前兆就是「吞嚥困難」,民眾在家中務必觀察長輩們的進食狀況,因為人的口腔本就有微量細菌,若吃喝東西時不小心嗆到,細菌就會進入氣管,免疫力差的人,可能會讓細菌直入肺部,引發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