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慢慢進入夏天,颱風季也逐步逼近,每當颱風來襲,民眾除了關心風雨帶來的侵襲,颱風假、停班停課議題也總是備受討論,中央氣象署署長呂國臣表示,從今年開始,將新增「颱風警報期間,沿海地區風力預報」作為參考,協助地方政府判斷是否執行停班停課。
2024年颱風有夠多 氣象署出招了
回顧2024年颱風季,台灣所處的西北太平洋共生成25顆颱風,其中有4個發布颱風警報,凱米、山陀兒、康芮接力登陸台灣,2024年颱風曾讓高雄、屏東連續4天停班停課,甚至有11月還出現「四颱共舞」奇景等特殊紀錄。
在2024年颱風警報期間,氣象署也多次與各縣市首長進行連線會議,經過討論後,確定將提供「颱風警報期間沿海地區風力預報」等更精細的數據,讓各縣市政府能夠以此推斷是否實施全縣市停班課,或部分區域停班課。
颱風、降雨預報持續升級 氣象署長:AI也會幫忙
氣象署署長呂國臣說明,目前台灣現有的雨量站,平均間隔7至8公里,但短時間的大量降雨,常有「範圍小、威力強」等特性,局部地區難以量測,因此會設置「雷達儀」,透過每2分鐘、每250公尺的監測,去補足雨量站的不足,現有的雷達包含,「高雄林園」監測高雄及屏東,「台中望高寮」監測台中及彰化,「新北樹林」監測大台北及桃園等。
呂國臣提及,今年已向美國預訂2顆雷達,但啟用時程尚未定案,目前預計逐步完成「雲林古坑」雷達,用來監測雲林及嘉義地區,「宜蘭蘭達」則負責監測蘭陽平原和福隆山區,讓監測範圍涵蓋人口稠密的大都會區,並將所有蒐集到的數據,放入AI模型、超級電腦訓練,提升未來對「短延時強降雨」的預報能力。
氣象測站增加 極端氣候更容易被觀測
氣象署大氣觀測組組長齊祿祥表示,氣象署在1989年前只有54個氣象站,1989年後大幅增設,2009年來到395站、2021年來到576站,目前在全台更有700多個氣象站,預計2026年結束能完成800站的設置,從密度來看,台灣每7至8公里就有一個氣象站。
氣象站,提供民間、公家單位做防災或各方面的評估,因為測站的增加,每個地區特殊環境造就的降雨量、高溫、低溫等都被記錄下來,也成為日後在預報上重要參考。
🟡颱風假、停班停課標準是什麼?
據《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規定》,氣象預報颱風暴風半徑於四小時內可能經過之地區,其「平均風力可達7級以上」或「陣風可達10級以上」時,或未來24小時累積雨量預測達「山區200毫米及平地350毫米」,且已致災或有致災之虞時,達到停班停課標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顧2024年颱風季,台灣所處的西北太平洋共生成25顆颱風,其中有4個發布颱風警報,凱米、山陀兒、康芮接力登陸台灣,2024年颱風曾讓高雄、屏東連續4天停班停課,甚至有11月還出現「四颱共舞」奇景等特殊紀錄。
在2024年颱風警報期間,氣象署也多次與各縣市首長進行連線會議,經過討論後,確定將提供「颱風警報期間沿海地區風力預報」等更精細的數據,讓各縣市政府能夠以此推斷是否實施全縣市停班課,或部分區域停班課。
颱風、降雨預報持續升級 氣象署長:AI也會幫忙
氣象署署長呂國臣說明,目前台灣現有的雨量站,平均間隔7至8公里,但短時間的大量降雨,常有「範圍小、威力強」等特性,局部地區難以量測,因此會設置「雷達儀」,透過每2分鐘、每250公尺的監測,去補足雨量站的不足,現有的雷達包含,「高雄林園」監測高雄及屏東,「台中望高寮」監測台中及彰化,「新北樹林」監測大台北及桃園等。
呂國臣提及,今年已向美國預訂2顆雷達,但啟用時程尚未定案,目前預計逐步完成「雲林古坑」雷達,用來監測雲林及嘉義地區,「宜蘭蘭達」則負責監測蘭陽平原和福隆山區,讓監測範圍涵蓋人口稠密的大都會區,並將所有蒐集到的數據,放入AI模型、超級電腦訓練,提升未來對「短延時強降雨」的預報能力。
氣象測站增加 極端氣候更容易被觀測
氣象署大氣觀測組組長齊祿祥表示,氣象署在1989年前只有54個氣象站,1989年後大幅增設,2009年來到395站、2021年來到576站,目前在全台更有700多個氣象站,預計2026年結束能完成800站的設置,從密度來看,台灣每7至8公里就有一個氣象站。
氣象站,提供民間、公家單位做防災或各方面的評估,因為測站的增加,每個地區特殊環境造就的降雨量、高溫、低溫等都被記錄下來,也成為日後在預報上重要參考。
🟡颱風假、停班停課標準是什麼?
據《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規定》,氣象預報颱風暴風半徑於四小時內可能經過之地區,其「平均風力可達7級以上」或「陣風可達10級以上」時,或未來24小時累積雨量預測達「山區200毫米及平地350毫米」,且已致災或有致災之虞時,達到停班停課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