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電源爆炸事件層出不窮,除了帶上飛機出事,日前高鐵也發生行李箱起火意外。台北市消防局提醒鋰電池起火前有3大異常徵兆,包含「膨脹、發熱、冒煙」。不要讓自己的行動電源成為「行走的炸彈」。消防局指出,一旦發現異常,千萬別直接丟垃圾桶,應立刻停用、泡水冷卻,避免釀成更大災害。科技YouTuber Tim哥提供自己挑選行動電源的6大原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年來鋰電池成為電力儲存裝置的主,包含行動電源、手機、電動車等,鋰電池體積小,具備高能量密度且低自放電等優點,讓使用率大幅增加,但鋰的化學活性大,會有較高的危險性。根據消防局統計,2019年至2024年共發生139起鋰電池火災,其中發生於建築物內的鋰電池火災計將近6成,行動電源為27件為家電產品的多數。

▲行動電源。(圖/記者周淑萍攝)
▲消防局指出行動電源起火主因多與過度充放電、撞擊、結構損壞等狀況有關,尤其在密閉空間充電,或使用無合格標章的產品,更是讓風險大幅升高。(圖/記者周淑萍攝)
消防局指出行動電源起火大多與過度充放電、撞擊、結構損壞等狀況有關。尤其在密閉空間充電,或使用無合格標章的產品,更是讓風險大幅升高。提醒民眾,使用時應避開陽光直射、高溫、易燃物環境,並選擇具商品安全標章(BSMI)的產品才有保障。

行動電源救命2招:避開金屬物、保護袋分裝

台北市消防局近期提醒,一旦發現行動電源膨脹、發熱、冒煙,立刻停止使用並移除電源,將行動電源放入清水中冷卻,待完全無異狀後,再交由專業回收單位處理,此外,除了自救方法,消防局也呼籲平時避免將行動電源與金屬物品,如鑰匙、硬幣一同攜帶,避免造成短路風險,平時收納建議使用保護袋或夾鏈袋分裝,降低觸發事故機率。

▲行動電源,需要有清楚標示。(圖/記者周淑萍攝)
▲挑選行動電源建議需要有清楚標示。(圖/記者周淑萍攝)
🟡3C達人Tim哥挑選行動電源6大原則:

1、有通過台灣BSMI規定認證,可以保護電路,當異常時會自動關閉充電避免損傷手機。

2、看清楚額定容量電源是多少。

3、如果強調是多合一的行動電源,那「保護機制」有哪些,台灣有規定要載明,製造生產年份也必須留意。

4、注意廠商的電池用料。

5、代工廠是否可以信任。

6、小顆好攜帶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