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用韋伯太空望遠鏡於太陽系外行星「K2-18b」的大氣層,探測到一種氣體的化學指紋,這氣體在地球上主要由生物過程產生,認為這是系外行星至今可能存在生命的最有力「跡象」。然而有外媒進行科學分析後指出,即便「K2-18b」上真有生命存在,大概率也會是以浮游生物、濾食性動物等形態存在,而非如科幻電影所演的經典「小灰人」那般。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K2-18b」是一顆位於獅子座的系外行星,距離地球約124光年,質量是地球的8.6倍,專家認為它很可能被海洋覆蓋,而海洋是最可能存在生命體的地方。而在「K2-18b」大氣中,似乎具有兩種與生命相關的化學分子的特徵,二甲基硫醚(DMS)與二甲基二硫(DMDS)。
然而,劍橋大學動物學家、《動物學家銀河指南》作者克申鮑姆博士(Dr. Arik Kershenbaum)強調,即便「K2-18b」上真有生命體,也會與當今地球上的生命體截然不同,也許他們看起來就像是30、40億年前的地球,最原始的生命體用以下幾種形態存在:
1. 浮游生物
在地球,二甲基硫醚(DMS)與二甲基二硫(DMDS)這2種氣體,主要由海洋浮游植物與細菌所產生,這些生物棲息在水面附近,透過光合作用將陽光轉化為能量。
因此,如果這些化學物質確實有其生物來源,那麼「K2-18b」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似乎就是最可能的選項。
2. 濾食性動物
「K2-18b」上的生命體看似簡單,但這並不意味著完全不會進化出了更複雜的生命形式,比如地球歷史上的一些早期的濾食性動物。
濾食性動物泛指任何經由過濾懸浮在水中的有機物質、食物顆粒和其它小型生物(微生物和浮游生物),來獲取營養的水生動物。
報導聲稱,地球最早開始以微生物為食的生物,是一種名為「領鞭毛蟲」的單細胞生物。雖然機率不高,但若「K2-18b」有比浮游生物再複雜一點的生命體,不排除會以類似的方式進化。
3. 魚、鳥類等更為複雜的生物?
報導提到,雖然地球上的生命體已存在大約40億年,但是直到最近5億年左右,才出現類似動物的生物,所以「K2-18b」不太可能出現具有捕食和逃避行為等複雜關係的生命形式。然而,如果它確實擁有更為複雜的生命體,科學家們對它們可能會是什麼樣子,也有一些想像藍圖。
由於「K2-18b」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導致接受到的光線很微弱,這對生命的發展造成了一些限制,加上大氣層密度低,演化出的生命體可能擁有「巨大翅膀」或是「非常大的眼睛」。飛魚甚至鳥類可能會在水世界中進化,以躲避掠食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劍橋大學動物學家、《動物學家銀河指南》作者克申鮑姆博士(Dr. Arik Kershenbaum)強調,即便「K2-18b」上真有生命體,也會與當今地球上的生命體截然不同,也許他們看起來就像是30、40億年前的地球,最原始的生命體用以下幾種形態存在:
1. 浮游生物
在地球,二甲基硫醚(DMS)與二甲基二硫(DMDS)這2種氣體,主要由海洋浮游植物與細菌所產生,這些生物棲息在水面附近,透過光合作用將陽光轉化為能量。
因此,如果這些化學物質確實有其生物來源,那麼「K2-18b」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似乎就是最可能的選項。
2. 濾食性動物
「K2-18b」上的生命體看似簡單,但這並不意味著完全不會進化出了更複雜的生命形式,比如地球歷史上的一些早期的濾食性動物。
濾食性動物泛指任何經由過濾懸浮在水中的有機物質、食物顆粒和其它小型生物(微生物和浮游生物),來獲取營養的水生動物。
報導聲稱,地球最早開始以微生物為食的生物,是一種名為「領鞭毛蟲」的單細胞生物。雖然機率不高,但若「K2-18b」有比浮游生物再複雜一點的生命體,不排除會以類似的方式進化。
3. 魚、鳥類等更為複雜的生物?
報導提到,雖然地球上的生命體已存在大約40億年,但是直到最近5億年左右,才出現類似動物的生物,所以「K2-18b」不太可能出現具有捕食和逃避行為等複雜關係的生命形式。然而,如果它確實擁有更為複雜的生命體,科學家們對它們可能會是什麼樣子,也有一些想像藍圖。
由於「K2-18b」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導致接受到的光線很微弱,這對生命的發展造成了一些限制,加上大氣層密度低,演化出的生命體可能擁有「巨大翅膀」或是「非常大的眼睛」。飛魚甚至鳥類可能會在水世界中進化,以躲避掠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