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5歲業務員近1年反覆腹痛、腹瀉、腹脹,食慾也差,明顯影響日常生活,最初以為是腸胃炎,經多次檢查未果,最終轉診到馬偕醫院,接受膠囊內視鏡檢查後,才發現小腸有多處異常,確診為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克隆氏症」,治療後,多種症狀顯著改善,體重也不再下降。
馬偕醫院消化科系胃腸科主任章振旺指出,克隆氏症可侵犯消化道任何部位,初期常誤認為腸躁症或腸胃炎,易被忽略;膠囊內視鏡是無痛的腸道影像技術,對於診斷克隆氏症等難以觀察的小腸病灶極具幫助,例如這名患者便是透過膠囊鏡發現自空腸至迴腸有跳躍式病灶及縱向潰瘍,結合影像、病理與臨床症狀排除其他可能後,才得以確診。
章振旺表示,傳統腸鏡難以全面觀察小腸,膠囊內視鏡彌補此盲點,其大小如魚肝油,內含微型攝影機,吞服後藉腸胃蠕動自然通過,全程拍攝影像並回傳,檢查時間約8~15小時,無需住院,且24~48小時內隨糞便排出,全程無痛,不影響作息。
內視鏡中心主任林煒晟則說,膠囊內視鏡除可協助診斷克隆氏症,也適用於小腸不明出血、腫瘤等病灶觀察,其侵入性低、視野廣且患者舒適度高,但若有腸道狹窄、阻塞風險,或裝有心律器,或懷孕等,皆不建議使用。
林煒晟強調,結合膠囊內視鏡與跨專科團隊合作,可為克隆氏症患者提供更快速的評估與個別化治療計畫,病人將不再徘徊於「找不到病因」的困境中。
章振旺則提醒,若腸胃道症狀反覆持續超過1~2個月未改善,應主動就醫並詳述病史,有助醫師正確診斷與早期介入;克隆氏症目前無法根治,但配合免疫調節藥物治療及定期回診追蹤,多數患者可穩定病情,並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章振旺表示,傳統腸鏡難以全面觀察小腸,膠囊內視鏡彌補此盲點,其大小如魚肝油,內含微型攝影機,吞服後藉腸胃蠕動自然通過,全程拍攝影像並回傳,檢查時間約8~15小時,無需住院,且24~48小時內隨糞便排出,全程無痛,不影響作息。
內視鏡中心主任林煒晟則說,膠囊內視鏡除可協助診斷克隆氏症,也適用於小腸不明出血、腫瘤等病灶觀察,其侵入性低、視野廣且患者舒適度高,但若有腸道狹窄、阻塞風險,或裝有心律器,或懷孕等,皆不建議使用。
林煒晟強調,結合膠囊內視鏡與跨專科團隊合作,可為克隆氏症患者提供更快速的評估與個別化治療計畫,病人將不再徘徊於「找不到病因」的困境中。
章振旺則提醒,若腸胃道症狀反覆持續超過1~2個月未改善,應主動就醫並詳述病史,有助醫師正確診斷與早期介入;克隆氏症目前無法根治,但配合免疫調節藥物治療及定期回診追蹤,多數患者可穩定病情,並維持良好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