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拜登在卸任前,將韓國列入「敏感國家」名單中的其他指定國家(Other Designated Country),韓國政府雖努力派員溝通,但仍在今(15)日正式生效,未來韓美之間若要展開核能、AI等關鍵領域的交流合作,恐怕會遇到阻礙。更有韓媒哀嘆,通過各級別官員斡旋仍無法解除敏感國家的「原因成謎」。
根據韓媒《中央日報》報導,雖然韓美兩國一致強調列入敏感國家不會對科技合作構成限制,但由於該決定的背景仍不明確,加之新增的程序性限制不可避免,為了不讓交流合作出現差池,後續管理成為重要課題。
報導指出,美國將韓國指定為敏感國家的背景不明確是一個問題。雖然韓國政府認為不是政治或外交原因,而是出於研究安全相關的技術考量;但美方至今未明確列出作出該決定的具體原因。先前愛達荷國家實驗室(INL)員工資料外洩事件曾被提及,但韓國政府判斷此事「雖然可以作為一個例子」,但並非僅因為這單一事件就能解釋。
美國能源部僅反覆強調原則性立場,稱列入敏感性名單僅是「隨著新興科學技術的崛起,技術版圖發生變化,在整體研討和加強技術保全的過程中採取的必須措施」,但美國這種模糊的解釋不僅讓人難以把握應如何進行整改,還助長了沒有根據的猜測,引發更多爭議。
無論怎麼解釋,許多觀察人士皆認為身為美國盟友的韓國竟與中國、俄羅斯、敘利亞、北韓、伊朗等國一同被列入敏感國家名單本身就相當不正常。雖然韓國政府解釋說,韓國屬於敏感國家名單中最低的第三級(其他指定國家),但仍難以平息外界的擔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指出,美國將韓國指定為敏感國家的背景不明確是一個問題。雖然韓國政府認為不是政治或外交原因,而是出於研究安全相關的技術考量;但美方至今未明確列出作出該決定的具體原因。先前愛達荷國家實驗室(INL)員工資料外洩事件曾被提及,但韓國政府判斷此事「雖然可以作為一個例子」,但並非僅因為這單一事件就能解釋。
美國能源部僅反覆強調原則性立場,稱列入敏感性名單僅是「隨著新興科學技術的崛起,技術版圖發生變化,在整體研討和加強技術保全的過程中採取的必須措施」,但美國這種模糊的解釋不僅讓人難以把握應如何進行整改,還助長了沒有根據的猜測,引發更多爭議。
無論怎麼解釋,許多觀察人士皆認為身為美國盟友的韓國竟與中國、俄羅斯、敘利亞、北韓、伊朗等國一同被列入敏感國家名單本身就相當不正常。雖然韓國政府解釋說,韓國屬於敏感國家名單中最低的第三級(其他指定國家),但仍難以平息外界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