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高三女生體重僅36公斤,仍認為自己太胖,刻意減重,甚至導致月經停止,父母帶她就醫,確診為厭食症,住院2個月雖一度穩定,但返家後慶生,她看到炸雞等美食,想吃又不敢吃,心情鬱悶竟想輕生,家人趕緊再次安排治療,終於使她對食物不再恐懼,月事也恢復正常,重拾青春節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王明鈺指出,厭食症是與身體意象障礙有關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因自我要求過高,或受到外界審美壓力影響,對進食產生強烈抗拒,若導致長期營養不良,恐造成賀爾蒙紊亂、骨質疏鬆、心血管異常,甚至危及生命。

針對這名少女,王明鈺表示,她在住院期間接受靜脈營養補充、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逐漸建立規律進食的習慣,但出院初期仍對食物心懷焦慮,某次弟弟慶生時,家人準備炸雞、薯條和冰淇淋,她雖然想吃,卻不敢動口,導致情緒失控,甚至萌生輕生念頭,所幸家人立即安排就醫,透過經顱磁刺激與心理支持,再配合藥物治療後,她才逐步放下對食物的恐懼。

該女後來順利考上大學,如今已可與同儕一起正常用餐,也能接受宵夜、甜點,並可感受到美食的幸福感。更重要是停經約1年後,月經終於恢復,象徵她真正「從厭食症畢業」,身、心狀態均重回正軌。

王明鈺解釋,身體極度瘦弱時,會進入保命模式,自動關閉次要系統,其中女性生殖系統最容易被影響,這名少女歷經漫長療癒過程,體重與月經回穩,也代表身體重新啟動,並得以重拾健康與自信。

王明鈺也說,這名患者不僅正常融入大學生活,還積極參與社團、擴展人際關係,日前特地寫信並送花給醫療團隊,除表達謝意,對於自己「嚐到很多美食」更是開心,所有醫護人也都為她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