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李小姐是聲樂老師,連續感冒幾次後,高音變得低沉,不僅無法正常授課,連講電話也常被誤認為是她先生,心理備感壓力,決定求診耳鼻喉科,並接受非侵入性嗓音評估,後來透過微創手術與嗓音訓練,終於順利恢復音域,也重新回到教學崗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振興醫院耳鼻喉部嗓音中心主治醫師張智惠指出,李小姐的咽喉極度敏感,無法配合鼻咽內視鏡檢查,於是改以非侵入性的嗓音評估進行分析,透過語音與歌唱的聲波資料,客觀測量聲門閉合程度、發聲雜訊與基本頻率,同時可評估音域變化,是對聲音敏感或排斥侵入性檢查者的理想工具。

張智惠表示,李小姐的檢查結果顯示,她的聲門閉合不全、音域變窄且伴隨高頻雜訊,經安排聲帶微創手術與術後復健,並進行一對一嗓音訓練,協助她重建正確發聲模式,她的聲音終於恢復清亮,不但可順利發出高音,並得以回歸教學現場。

針對非侵入性嗓音評估,張智惠說,其包含「聲學分析」與「氣體動力學測試」2部分,可測得氣流速率、聲門壓力、發聲穩定度等,適合教師、歌手、客服人員等長期發聲族群,也可作為術前、術後的追蹤依據,而某些患者比較無法耐受內視鏡檢查,透過此評估也可獲得精準數據。

此外,張智惠表示,聲音不穩不只困擾專業用聲者,一般人若擔心自己五音不全,在KTV聚會經常不太敢開口唱歌,透過約10分鐘的嗓音評估與正確引導,便可有明顯進步,只要掌握本身的音域與發聲,人人都能唱出自信。

張智惠提醒,聲音表達關乎人際互動,是生活中重要的溝通工具,若出現沙啞、聲音變調、音域縮減等情形,應及早檢查與治療,問題大多可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