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5)日為民間信仰中的土地婆誕辰,雖然土地婆不像土地公那樣經常獨立設壇供奉,但其實土地婆所掌管的範圍包含家庭安穩、財庫興旺、夫妻和諧,全都與日常息息相關。《NOWnews今日新聞》就整理了土地婆懶人包,讓想了解民間習俗的讀者一次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土地婆是誰?

土地婆,又被稱為「地母」、「地基主婆婆」、「土地公婆」,是民間信仰中與土地公相對應的女性神祇。她的職掌範圍多與家宅內務、女性相關祈求有關,像是財運、婚姻、子嗣、家庭和睦等。雖然在多數人印象中,土地公才是祭拜主角,但不少宮廟與傳統家庭,實際上也有土地婆與土地公並肩守護的信仰傳承。

為什麼民間多不拜土地婆?

臉書粉專「廟會小學堂」曾分享傳說,土地婆原本樂於助人,但某日她為愛女出嫁尋人抬轎,卻求遍昔日受她幫助的百姓,沒人願意幫忙,讓她氣到從此不再幫窮人發財。

玉皇大帝後來詢問土地公希望如何協助百姓時,土地公說:「希望人人可以在我的幫助下,過著富有、快樂和安逸的生活。」土地婆出言反對:「若人人富有,那誰來抬轎?」因此人間繼續維持貧富差異的局面,這則傳說使得民間逐漸不再主動供奉土地婆。

▲烘爐地,土地公。(圖/翻攝Google Maps)
▲雖然在多數人印象中,土地公才是祭拜主角,但不少宮廟與傳統家庭,實際上也有土地婆與土地公並肩守護的信仰傳承,圖為烘爐地土地公。(圖/翻攝自Google Maps)
另一版本則是土地公想救活一位過世的百姓,土地婆出面制止,強調「生死有命、輪迴不可亂」,也因此被誤認為是小氣、冷酷無情的「惡婆」。不過,現代社會對於土地婆的觀感逐漸改變,反而更欣賞她「刀子嘴豆腐心」的理性與慈悲,甚至還有主祀土地婆的廟宇。

土地公、土地婆未必是夫妻

土地婆與土地公未必是「夫妻關係」,而是神格升遷過程中互為協助對象,因此才以人間的男女形象出現。臉書粉專「菩心願行」就指出,有些廟宇建廟時若接收到土地公托夢「需要土地婆一起坐鎮」的指示,便會形成一公一婆共同鎮守的格局,並非婚姻關係,而是一起處理事情。

拜土地婆要準備什麼?

想拜土地婆,其實不用特別鋪張,重點是心意到位,供品應以清潔素雅為主,盡量避免油膩、腥味重的料理。常見的祭品包含:

鮮花:象徵敬意與祝福

甜食:如紅龜粿、發糕,象徵生活甜蜜、財運旺盛

水果:常見如香蕉、蘋果、橘子等吉祥水果

茶水或米酒:傳達敬意與祈福

金紙:土地婆金紙或一般土地公金皆可

三牲(雞、魚、豬肉):不一定要擺滿,可視情況準備

供品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想拜土地婆,其實不用特別鋪張,重點是心意到位,供品應以清潔素雅為主,盡量避免油膩、腥味重的料理。(示意圖/shutterstock)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民俗說法僅供參考,切勿過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