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3)日的月亮是「滿月」,而且是「今年最小滿月」,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這顆最小滿月將在今晚6時34分從東方升起,整體大小比今年11月5日的「最大滿月」足足小了14%,民眾不妨趁著週末好天氣抬頭觀賞,用肉眼就能欣賞今年最小滿月。而在最小滿月後,4月22日也將迎接「天琴座流星雨」爆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滿月有大小之分?天文館解釋了

台北市立天文館說明,滿月大小不同的原因是「月球繞地球公轉軌道呈橢圓形」,因此月球與地球的距離一直在改變,月球「視直徑」也跟著變化,像是今天晚間8時22分的滿月,離明(14)日上午6時48分通過遠地點還不到一天,成為今年滿月中距離地球最遠的最小滿月。

▲2025年最大、最小滿月比較示意圖,兩者視直徑足足相差約14%。(圖/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
▲2025年最大、最小滿月比較示意圖,兩者視直徑足足相差約14%。(圖/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
今年最小滿月時間 觀賞技巧、天氣如何?

台北市立天文館提及,今晚的月亮在晚上6時34分從東方升起,月球在8時22分到達「望」的位置時,地月中心距離為40萬6006公里,視直徑僅29.13角分,比11月5日「最大滿月」時足足遠了、也小了14%,亮度則降低20%,不過越接近明天清晨,月亮雖然越小,但月亮也越來越不圓。

觀賞月球則是只要找尋空曠、光害較少的地區,基本上就能用肉眼捕捉,天氣部分,由於鋒面遠離,台灣水氣減少,各地今晚都是晴到多雲的穩定天氣,不過要特別注意深夜至明天清晨,受到「輻射冷卻」影響,氣溫會急速下滑,北台灣可能只剩13至15度,要特別留意。

▲2025年地月距離變化圖,滿月以黃色圓點標示。最小滿月出現在距離地球最遠,即最上方位置。(圖/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
▲2025年地月距離變化圖,滿月以黃色圓點標示。最小滿月出現在距離地球最遠,即最上方位置。(圖/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
4月天象還沒完 天琴座流星雨爆發

最小滿月結束後,4月22日天琴座流星雨也將爆發,本次流星雨每小時天頂流星數量(ZHR)為18實際觀賞時每小時約可看見6至10顆,流星雨輻射點在4月22晚上9點升起後,流星將逐漸增多,到次日凌晨3時左右下弦月升起前,選擇無光害且視野遼闊處,躺下後輕鬆掃瞄全天空,都有機會看到不少流星。

「天琴座流星雨」雖然屬於中型流星雨,但流星平均亮度高,多在2等左右,天琴座流星雨已經被觀測了2700年,第一次有記錄的觀測可以追溯到西元前687年,它的母體源在1867年被確認為C/1861 G1 Thatcher彗星,成為最早被確認母體源的流星雨。

▲2025年天琴座流星雨每小時天頂流星數量(ZHR)18,選擇無光害且視野遼闊處,躺下後輕鬆掃瞄全天空,都有機會看到不少流星。(圖/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
▲2025年天琴座流星雨每小時天頂流星數量(ZHR)18,選擇無光害且視野遼闊處,躺下後輕鬆掃瞄全天空,都有機會看到不少流星。(圖/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