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自煮、叫外送、外帶餐點,沒吃完的食物或食材,用保鮮膜覆蓋放冰箱是相當平凡的動作,但營養師蔡政亮提醒,保鮮膜是由許多化學物質組成的商品,在使用上,應該要注意食物的「溫度」、「油脂」、「酸度」,更要避免保鮮膜和食物直接接觸,以免將有毒物質吃下肚。
保鮮膜有4材質 不慎恐吃下塑化劑
蔡政亮透過臉書粉專「蔡正亮營養師專欄教室」指出,保鮮膜大致分為「PVC、PVDC、PE、PMP」4種材質;其中 PVC(聚氯乙烯)最便宜普及,好撕且附著力高的特性,也讓餐廳及小吃業者愛用,但它含有氯,具毒性。塑化劑添加較高,PVDC(二氯乙烯)相對少見,但也有同樣性質。
雖然台灣已於2023年7月禁止使用PVC包裝,但蔡政亮提到,先前生產的PVC保鮮膜仍在市面流通,外食族持續面臨接觸有害物質的風險;相較於 PVC、PVDC,其它不含氯、不額外添加塑化劑的保鮮膜,包括 PE(聚乙烯)及 PMP(聚甲基戊烯),使用上就比較安全。
食物碰到保鮮膜GG 營養師:絕對不吃
蔡政亮說明,民眾在使用保鮮膜時,首先要注意「溫度」,保鮮膜是依照塑膠性質,按不同壓力生成,只要高溫遇熱,就會開始對塑膠結構產生破壞,一旦結構改變,就會有塑膠溶出的機會,日積月累下來,容易儲存在皮下脂肪及器官臟器,對生殖系統造成危害。
除了溫度外,「油脂程度」也相當重要,保鮮膜要避免與過油的食物接觸,包括炒飯、炒麵、披薩、炸物類,才能減少塑膠單體的溶解;最後則是「酸度」,包括蕃茄、千島醬、蕃茄醬、糖醋醬、酸奶油、含有檸檬酸的調味醬料等,酸度較高的食物會侵蝕塑膠單體,增加溶出的機會。
保鮮膜到底要怎麼包?營養師解答
蔡政亮強調,使用保鮮膜的最大重點,就是「讓它和食物保持適當間隔」,建議民眾把食物放在較深的容器內,使用保鮮膜時,只要在容器的平面覆蓋一層即可,保持平整,周邊緊緊密封,食物置放在容器內,務必和保鮮膜的平面保持適當空隙為佳,勿直接接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蔡政亮透過臉書粉專「蔡正亮營養師專欄教室」指出,保鮮膜大致分為「PVC、PVDC、PE、PMP」4種材質;其中 PVC(聚氯乙烯)最便宜普及,好撕且附著力高的特性,也讓餐廳及小吃業者愛用,但它含有氯,具毒性。塑化劑添加較高,PVDC(二氯乙烯)相對少見,但也有同樣性質。
雖然台灣已於2023年7月禁止使用PVC包裝,但蔡政亮提到,先前生產的PVC保鮮膜仍在市面流通,外食族持續面臨接觸有害物質的風險;相較於 PVC、PVDC,其它不含氯、不額外添加塑化劑的保鮮膜,包括 PE(聚乙烯)及 PMP(聚甲基戊烯),使用上就比較安全。
食物碰到保鮮膜GG 營養師:絕對不吃
蔡政亮說明,民眾在使用保鮮膜時,首先要注意「溫度」,保鮮膜是依照塑膠性質,按不同壓力生成,只要高溫遇熱,就會開始對塑膠結構產生破壞,一旦結構改變,就會有塑膠溶出的機會,日積月累下來,容易儲存在皮下脂肪及器官臟器,對生殖系統造成危害。
除了溫度外,「油脂程度」也相當重要,保鮮膜要避免與過油的食物接觸,包括炒飯、炒麵、披薩、炸物類,才能減少塑膠單體的溶解;最後則是「酸度」,包括蕃茄、千島醬、蕃茄醬、糖醋醬、酸奶油、含有檸檬酸的調味醬料等,酸度較高的食物會侵蝕塑膠單體,增加溶出的機會。
保鮮膜到底要怎麼包?營養師解答
蔡政亮強調,使用保鮮膜的最大重點,就是「讓它和食物保持適當間隔」,建議民眾把食物放在較深的容器內,使用保鮮膜時,只要在容器的平面覆蓋一層即可,保持平整,周邊緊緊密封,食物置放在容器內,務必和保鮮膜的平面保持適當空隙為佳,勿直接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