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沒喝酒,卻因此受了傷。醫師表示,根據國衛院調查,國內18~34歲民眾中,有4%曾經歷「二手酒害」,其中心理創傷的比例達3.7%,甚至高於身體傷害的1.5%,但受害者僅有不到35%向外求助,顯示多數人面對創傷選擇沉默、忍耐,應積極求助,生命才有轉圜契機。
針對「二手酒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主任潘俊宏說,是指個人飲酒後,對他人造成的間接損害,例如言語羞辱、肢體衝突、家庭暴力、酒駕等造成的意外,與家庭財產的流失等。
潘俊宏指出,社會輿論多半聚焦在酒後行為失控的加害者身上,卻忽略長期承受後果的旁人,包括配偶、子女、親友,甚至是陌生人,甚至因長年生活在酒精造成的不安中,導致憂鬱、焦慮與無力感,進而波及人際關係和生活功能。
對於酒精的影響,潘俊宏表示,酒精屬中樞神經抑制劑,但在發揮鎮靜效果前,會先造成「去抑制」反應,使人失去情緒與理性控制,進而出現脫序、衝動甚至暴力行為;他強調,約1/3的酒癮患者可能出現無根據的忌妒妄想,例如懷疑伴侶不忠,導致反覆衝突甚至家庭悲劇。
潘俊宏也說,儘管有相當比例的年輕人曾經歷二手酒害,但真正願意對外求助的比例偏低,這會導致相關資源難以介入,創傷持續惡化,並增加風險、遺憾。
北市衛生局表示,目前政府已提供多項支援措施,例如衛福部「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補助15~45歲民眾3次心理諮商費用,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也設有「社區心理諮商門診」,另對於有問題性飲酒、酒癮困擾者,北市有14家酒癮治療院所及心理機構可供評估與治療,也能透過「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減輕酒癮戒治的負擔,降低二手酒害造成的創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潘俊宏指出,社會輿論多半聚焦在酒後行為失控的加害者身上,卻忽略長期承受後果的旁人,包括配偶、子女、親友,甚至是陌生人,甚至因長年生活在酒精造成的不安中,導致憂鬱、焦慮與無力感,進而波及人際關係和生活功能。
對於酒精的影響,潘俊宏表示,酒精屬中樞神經抑制劑,但在發揮鎮靜效果前,會先造成「去抑制」反應,使人失去情緒與理性控制,進而出現脫序、衝動甚至暴力行為;他強調,約1/3的酒癮患者可能出現無根據的忌妒妄想,例如懷疑伴侶不忠,導致反覆衝突甚至家庭悲劇。
潘俊宏也說,儘管有相當比例的年輕人曾經歷二手酒害,但真正願意對外求助的比例偏低,這會導致相關資源難以介入,創傷持續惡化,並增加風險、遺憾。
北市衛生局表示,目前政府已提供多項支援措施,例如衛福部「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補助15~45歲民眾3次心理諮商費用,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也設有「社區心理諮商門診」,另對於有問題性飲酒、酒癮困擾者,北市有14家酒癮治療院所及心理機構可供評估與治療,也能透過「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減輕酒癮戒治的負擔,降低二手酒害造成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