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大白菜盛產期還沒結束,因此菜市場還能都還能看到大顆又便宜的白菜,成為主婦們近期最喜歡購入的蔬菜。不過近期就有菜販分享,擺攤時一直被問到「大白菜冒出黑點還能吃嗎?」隨即詳細解答真相,並透露真的不能吃的「1缺陷」,其實連40年老手都可能誤判。
大白菜冒黑點還能吃?菜販詳解生成原理
專業菜販廖炯程今(9)日在臉書上分享,自己最近被買菜的主婦在攤位上提問,「老闆啊,這大白菜的葉子怎麼有黑點點?是不是壞掉了?還能吃嗎?」廖炯程一看立即掛保證:「可以吃,放心吃,大膽吃!」
為何大白菜會生成黑點?廖炯程解釋,日本認為黑點是大白菜太肥美、太營養,細胞壁被撐破後,葉片裡的「多酚類」氧化形成的黑色斑點,就像蘋果削開會變黑一樣,因此黑點多也代表白菜品質佳。
台灣農業部則指出,白菜長黑點屬於常見的「黑點病」,也俗稱「芝麻病」,可能與品種、土壤、施肥或儲存方式有關,並非霉菌或腐爛,也不會產生毒素,不需要特別去除。
而廖炯程自己多年賣菜經驗,也發現每次清晨2點收到貨時,葉面上就已經有黑點了,如果是氧化造成,應該是運到市場後逐漸變黑才對,因此他更認同農業部的說法,葉面黑點不是氧化,而是從田裡就有的特徵。
大白菜最該注意的是「包藏禍心」!40年老手都會誤判
廖炯程進一步提醒,購買白菜時真正該擔心的,其實是受了內傷的「黑心」大白菜。他解釋,這種白菜外表看起來沒事,但裡面已經因為雨水浸潤、悶在葉心太久而腐敗了,遇到這種「包藏禍心」才是不能吃的!而且很難從外觀看出來,「連我老爸這種賣菜 40 年的老手都會誤判」。
廖炯程也補充,如果在市場看到攤商對切大白菜,千萬別以為是在賣瑕疵品,「那是我們幫你檢查過內心了,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除了爛菜心之外,農業部也補充,大白菜葉梗或葉面出現「較大塊黑斑或褐斑」,便可能為腐爛或受黑斑病、炭疽病等感染,這時便建議丟棄、不要食用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專業菜販廖炯程今(9)日在臉書上分享,自己最近被買菜的主婦在攤位上提問,「老闆啊,這大白菜的葉子怎麼有黑點點?是不是壞掉了?還能吃嗎?」廖炯程一看立即掛保證:「可以吃,放心吃,大膽吃!」
為何大白菜會生成黑點?廖炯程解釋,日本認為黑點是大白菜太肥美、太營養,細胞壁被撐破後,葉片裡的「多酚類」氧化形成的黑色斑點,就像蘋果削開會變黑一樣,因此黑點多也代表白菜品質佳。
台灣農業部則指出,白菜長黑點屬於常見的「黑點病」,也俗稱「芝麻病」,可能與品種、土壤、施肥或儲存方式有關,並非霉菌或腐爛,也不會產生毒素,不需要特別去除。
而廖炯程自己多年賣菜經驗,也發現每次清晨2點收到貨時,葉面上就已經有黑點了,如果是氧化造成,應該是運到市場後逐漸變黑才對,因此他更認同農業部的說法,葉面黑點不是氧化,而是從田裡就有的特徵。
大白菜最該注意的是「包藏禍心」!40年老手都會誤判
廖炯程進一步提醒,購買白菜時真正該擔心的,其實是受了內傷的「黑心」大白菜。他解釋,這種白菜外表看起來沒事,但裡面已經因為雨水浸潤、悶在葉心太久而腐敗了,遇到這種「包藏禍心」才是不能吃的!而且很難從外觀看出來,「連我老爸這種賣菜 40 年的老手都會誤判」。
廖炯程也補充,如果在市場看到攤商對切大白菜,千萬別以為是在賣瑕疵品,「那是我們幫你檢查過內心了,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除了爛菜心之外,農業部也補充,大白菜葉梗或葉面出現「較大塊黑斑或褐斑」,便可能為腐爛或受黑斑病、炭疽病等感染,這時便建議丟棄、不要食用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