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後反覆耳朵悶塞,小心可能是罹癌徵兆。柳營奇美醫院最近接連收治5名青壯年出現單側耳悶與鼻塞,結果其中有3人確診早期鼻咽癌,因長期抽菸且病灶集中於耳咽管開口附近,導致耳內積水,卻誤以為是洗澡用水進入,提醒若耳悶已超過3週未改善,應詳細檢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柳營奇美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田輝勣表示,最近3個月陸續收治5名年齡介於30~40歲的病人,主訴單側耳悶伴隨鼻塞,且皆無明顯感冒症狀,部分曾至診所服藥無效才轉來;經耳鏡檢查,發現中耳積水,進一步以鼻咽內視鏡檢查,證實有3人為早期鼻咽癌病例,隨後轉介血液腫瘤科治療。

田輝勣指出,多數人會將耳悶誤認為是洗澡進水,但中耳積水並非水從外耳灌入,而是耳咽管阻塞、無法排出分泌物所致;一般而言,耳咽管功能不佳常見於2個年齡階段,分別是2~8歲與65歲以上,若青壯年沒感冒仍出現單側中耳積水,且積水超過3週,若又有抽菸習慣,須特別提高警覺。 

針對鼻咽癌,田輝勣說,在台灣、港澳及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盛行較高,而根據國健署資料,2022年新增病例高達1330人,男性占多數,高風險族群包括有家族病史、鼻竇慢性發炎、長期抽菸、飲酒、嚼檳榔,或常吃醃製與發酵食品者。

田輝勣表示,鼻咽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但腫瘤若長在耳咽管開口附近,會直接壓迫管腔,導致耳內壓力改變並形成積水,導致耳鳴、悶塞感甚至聽力下降,另可能出現鼻涕帶血、頸部腫塊等異常;部分患者曾多次接受抽水處置仍未改善,最終安排鼻咽鏡檢查才發現病灶。

田輝勣強調,早期診斷是鼻咽癌治療成效關鍵,若能及早就醫,透過內視鏡檢查,並配合影像、切片檢查,可爭取黃金治療期以提升存活率,提醒吸菸者與有相關症狀者,均務必主動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