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科系的選擇往往影響日後職涯與生活型態,一名網友近日發文分享,自己從電機系轉至醫學系的經歷,直言「未來十年,醫師的表現會遠好於工程師」,引起網友熱烈討論。不過,日前才有醫學生與住院醫師跳出來點出醫療環境的現實,坦言「有點後悔選醫」,讓不少人開始重新思考醫學系的價值與代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放棄電機系!他改念醫學系:不怕裁員

原PO在Dcard發文表示,自己原本就讀電機系,後來轉至北部醫學系。他直言,從2015年到2025年是「大牛市」,雖然中間經歷股市震盪,但整體景氣強勁,電資科系因此水漲船高。

不過他認為景氣終將回歸常態,未來若進入景氣低谷,幾乎所有行業都會面臨裁員、股市房市低迷等壓力,相較之下,醫師擁有穩定收入與不易被裁員的優勢,能在經濟低迷時持續累積財富,「等到景氣復甦時,他們已經賺得盆滿鉢滿」。

貼文引發熱烈討論,有人認同表示,「現在確實唸醫牙是顯學,科技業受兩大強國影響,快被打趴了」。不過,也有網友點出醫療產業內部的現實,「醫院不會趕人,但院長會恐嚇你,業績沒到就扣保障薪,久了就要嘛離職,要嘛硬推自費項目」、「科技業如果不景氣,最不得已的情況就是出國工作,台灣頂大生出來的科技人才,應該是很搶手,但醫師執照沒辦法出走工作的」。

▲一名在竹科工作的男網友表示,今年公司年終將發放八個月,讓他非常開心。(示意圖/翻攝Pixabay)
▲原PO不選擇電機系的原因,是認為景氣終將回歸常態,未來若進入景氣低谷,幾乎所有行業都會面臨裁員、股市房市低迷等壓力,相較之下,醫師擁有穩定收入與不易被裁員的優勢。(示意圖/取自Pixabay)
他後悔選醫學系!住院醫師也感嘆

不久前,一位實習醫學生才坦言自己「有點後悔選醫學系」。他原先對醫師的想像是救人、收入穩定、照顧家人,進入臨床後卻發現救人雖有成就感,但每次失敗都得承受巨大壓力,薪資則是在工時過長下換來的假象,更感嘆「病人嫌掛號費貴,卻願意花萬元做醫美」,讓他從「想當優秀醫師」變成「先賺錢再談專業」。

另一名29歲住院醫師也在Dcard發文,直言自己一週工時90小時,月薪卻僅9萬元,而牙醫系朋友工時僅一半、月薪達35萬,連電機系朋友每週工時50至60小時也能領到25萬。

該名住院醫師透露,即使熬到主治醫師,月薪仍僅22至25萬元,且得承擔醫療糾紛風險。他更直言,「醫師薪水其實是被少數自費科撐起來的」,若非皮膚科、醫美、骨科,其他臨床科別如感染科、胸腔科早已被牙醫與工程師遠遠甩在後頭。

▲原PO是一名主治醫師,但他卻不建議學生讀醫學系,反而認為「讀電資」是更好的選擇,更直呼「工程師好多了」。(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一名29歲住院醫師也在Dcard發文,直言自己一週工時90小時,月薪卻僅9萬元,反觀電機系朋友每週工時50至60小時,也能領到25萬。(示意圖/取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