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L 2025台啤罷賽風波」,台灣籃球又遭遇最糟的事。2025年4月5日SBL超籃台啤vs.柏力力之戰第四節終場前6分27秒,台啤65:78落後,柏力力後衛楊天佑三分線外出手,台啤長人曾品富被吹犯規,台啤助理教練哈孝遠不滿裁判執法尺度大聲咆哮抗議,衝進場內挑釁,導致比賽中斷。
隨後哈孝遠指揮職隊員離場退回休息室繼續抗議,執法裁判依比賽規則開始倒數一分鐘,一分鐘內台啤職隊員沒有重新回到比賽,依規則沒收比賽,台啤這場比賽以棄權論(20:0)。隨後台啤從休息室返回球場,但比賽已經被沒收。
中華籃協依照「2025年第22屆SBL暨第20屆WSBL超級籃球聯賽」競賽規程第14條,球隊棄權者需繳交罰款,並裁定台啤籃球隊罰款60萬,否則不得繼續參加未完之賽程。
台啤籃球隊已於4月6日繳交罰款,繼續投入SBL賽季。籃協紀律委員會尚未決定如何懲處,台啤籃球隊先自行處分,哈孝遠本季剩餘比賽禁賽,扣薪兩個月。
發生這樣的事件和意外已經很糟,但還有更糟的,媒體居然沒有什麼聲音和批判+關注,只有純訊息報導,SBL超籃幾乎淪落到沒人看也沒人在乎,除了酸民鄉民逮到機會出來酸兩句,「SBL 2025台啤罷賽風波」根本引不起社會關注和討論。
SBL這些年發展有多慘,難以想像,裕隆、台啤、台銀、柏力力四支企業球隊每年總投資至少1.5億,如果再加上體育署相關行銷、轉播、洋將配套補助,SBL超籃一年也要燒兩億以上,但比賽一點都沒能吸引關注和討論,
媒體懶得處理或沒處理,球迷沒興趣,SBL幾乎沒有影響力,台啤這次罷賽和罰款,傷害只有自己和聯盟。
台啤需要認真自省,中華籃協更需要認真看待SBL定位和產業發展。
1、從T1職籃到SBL,哈孝遠不管是擔任球團總經理還是助理教練,已經多次挑戰極限,在比賽中暴氣,三不五十衝進球場暴衝,用各種方式抗議裁判和比賽進行,行為失格,台啤高層和決策者必須慎重其事,面對問題。
2、台灣籃球不管是職籃還是SBL超籃,不分老闆、總管、教練、職隊員,比賽中、後總是吵吵鬧鬧,各種挑剔+批判裁判,台啤罷賽後台啤職員繼續在網路發聲謾罵,指稱受到不公平對待,傷人傷己傷籃球傷企業傷形象,不符時宜,跟世代完全脫節。
3、這次罷賽事件完全凸顯SBL毫無關注力,甚至沒有一點影響力,人家都懶得理你,很可悲。一個一年總投資超過兩億的半職業聯盟打成這樣,四個企業堅持對籃球的投資非常感人,但產業、用人、行銷、戰略真的必須要想清楚。
4、台灣籃球裁判問題已經不只是執法尺度和能力問題,台灣職籃、SBL都一樣,教練整場不停吵鬧,花在跟裁判惡鬥的時間比執教還多,賽後不忘再吐兩句,上YouTube媒體繼續噴,惡質文化難以容忍。
5、中華職棒已經搞得像啦啦隊女優聯盟,台灣職籃也有樣學樣,但中華職棒聲勢起飛,票房商機爆漲,挾大巨蛋商機順勢而為。但台灣籃球過去一年職籃兩聯盟、SBL超籃到學生籃球關注力和票房都在持續下滑,沒有下限。
台灣籃球過去五年處於最好世代,10幾個大企業願意不計代價投資經營籃球,11支職業隊+四支SBL企業球隊共同創造台灣籃球美好世代,滿滿就業機會和夢想,更是舉世少見洋將天堂,每個人都要懂得珍惜,加倍努力。
台灣籃球眼前一切榮景都不是理所當然,只有高度自律和無上限專業敬業投入,才能創造更大夢田,符合企業投資效率,台啤罷賽事件根本把SBL當菜市場杯在打,台灣籃球最好世代竟然走到這種地步,叫人難過非常沈重。
台啤、中華籃協都需要重錘清醒,台灣媒體也不能死光,再關著門自己玩,很快就會走進另一個死胡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籃協依照「2025年第22屆SBL暨第20屆WSBL超級籃球聯賽」競賽規程第14條,球隊棄權者需繳交罰款,並裁定台啤籃球隊罰款60萬,否則不得繼續參加未完之賽程。
台啤籃球隊已於4月6日繳交罰款,繼續投入SBL賽季。籃協紀律委員會尚未決定如何懲處,台啤籃球隊先自行處分,哈孝遠本季剩餘比賽禁賽,扣薪兩個月。
發生這樣的事件和意外已經很糟,但還有更糟的,媒體居然沒有什麼聲音和批判+關注,只有純訊息報導,SBL超籃幾乎淪落到沒人看也沒人在乎,除了酸民鄉民逮到機會出來酸兩句,「SBL 2025台啤罷賽風波」根本引不起社會關注和討論。
SBL這些年發展有多慘,難以想像,裕隆、台啤、台銀、柏力力四支企業球隊每年總投資至少1.5億,如果再加上體育署相關行銷、轉播、洋將配套補助,SBL超籃一年也要燒兩億以上,但比賽一點都沒能吸引關注和討論,
媒體懶得處理或沒處理,球迷沒興趣,SBL幾乎沒有影響力,台啤這次罷賽和罰款,傷害只有自己和聯盟。
台啤需要認真自省,中華籃協更需要認真看待SBL定位和產業發展。
1、從T1職籃到SBL,哈孝遠不管是擔任球團總經理還是助理教練,已經多次挑戰極限,在比賽中暴氣,三不五十衝進球場暴衝,用各種方式抗議裁判和比賽進行,行為失格,台啤高層和決策者必須慎重其事,面對問題。
2、台灣籃球不管是職籃還是SBL超籃,不分老闆、總管、教練、職隊員,比賽中、後總是吵吵鬧鬧,各種挑剔+批判裁判,台啤罷賽後台啤職員繼續在網路發聲謾罵,指稱受到不公平對待,傷人傷己傷籃球傷企業傷形象,不符時宜,跟世代完全脫節。
3、這次罷賽事件完全凸顯SBL毫無關注力,甚至沒有一點影響力,人家都懶得理你,很可悲。一個一年總投資超過兩億的半職業聯盟打成這樣,四個企業堅持對籃球的投資非常感人,但產業、用人、行銷、戰略真的必須要想清楚。
4、台灣籃球裁判問題已經不只是執法尺度和能力問題,台灣職籃、SBL都一樣,教練整場不停吵鬧,花在跟裁判惡鬥的時間比執教還多,賽後不忘再吐兩句,上YouTube媒體繼續噴,惡質文化難以容忍。
5、中華職棒已經搞得像啦啦隊女優聯盟,台灣職籃也有樣學樣,但中華職棒聲勢起飛,票房商機爆漲,挾大巨蛋商機順勢而為。但台灣籃球過去一年職籃兩聯盟、SBL超籃到學生籃球關注力和票房都在持續下滑,沒有下限。
台灣籃球過去五年處於最好世代,10幾個大企業願意不計代價投資經營籃球,11支職業隊+四支SBL企業球隊共同創造台灣籃球美好世代,滿滿就業機會和夢想,更是舉世少見洋將天堂,每個人都要懂得珍惜,加倍努力。
台灣籃球眼前一切榮景都不是理所當然,只有高度自律和無上限專業敬業投入,才能創造更大夢田,符合企業投資效率,台啤罷賽事件根本把SBL當菜市場杯在打,台灣籃球最好世代竟然走到這種地步,叫人難過非常沈重。
台啤、中華籃協都需要重錘清醒,台灣媒體也不能死光,再關著門自己玩,很快就會走進另一個死胡同。
更多「籃壇放大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