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藝人葉欣眉(瑪莉亞)目前和梁赫群一起主持年代電視台《百變智多星》,曾連續3年入圍電視金鐘獎「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未料她今(4)自曝健檢查出「直腸內發現0.8公分類癌」,已進行開刀治療中。醫師指出,「類癌」是神經內分泌瘤,好發在「胰臟、腸胃、肺」等3器官,以直腸最多,一樣有惡化轉移的可能,常見有10大症狀要提高警覺。
類癌是什麼?好發在何處?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醫師陳周誠曾受訪指出,過去稱的「類癌」,就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是一種會產生神經內分泌激素的腫瘤。可能出現在多個器官,例如大腸、小腸、胃、胰臟、肝臟、肺臟、卵巢和胸腺等橫跨多個專科領域。
血液腫瘤科醫師、秀傳醫療體系彰化院區癌症醫院副院長劉大智過去曾撰文說明,胃腸道的類癌佔74%,而呼吸道佔25%。類癌和一般腺癌有較為溫和與緩慢的病程,無法單純由病理組織切片來判斷良性或惡性的類癌腫瘤,除非發生侵犯或遠端轉移,如發生上述二種情形,則為惡性類癌腫瘤。
類癌有什麼症狀?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指出,神經內分泌瘤不是常見的疾病,症狀會依腫瘤部位不同而分泌不同的荷爾蒙影響,常見10大症狀包括皮膚炎、慢性腹瀉、氣喘、反覆消化性潰瘍、咳嗽、盜汗、臉潮紅、發熱、低血糖、心悸。
錢政平進一步以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為例,大眾所知的是賈伯斯在2011年因胰臟癌病逝,但其實正確來說他的胰臟癌是屬於較少見的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也就是「類癌」,目前發生原因尚未發現有明確的危險因素。
錢政平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看似無害卻不能掉以輕心,當發生症狀與癌細胞類似,少數狀況下還是可能會惡化,並長得又快又兇猛,因此發生不明症狀,不妨安排較完整的健康檢查,有助更精準的找出病因。
類癌存活率多少?
劉大智說明,類癌症候群經常是晚期類癌腫瘤才會出現,2/3的病例會有癌症的徵候,像腹部腫瘤、肝腫大等。類癌的預後為局部性腫瘤則五年存活率為80%,如為局部附近侵犯則為51%,若有遠端轉移只剩下22%。
資料來源:台灣癌症防治網、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病友關懷協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醫師陳周誠曾受訪指出,過去稱的「類癌」,就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是一種會產生神經內分泌激素的腫瘤。可能出現在多個器官,例如大腸、小腸、胃、胰臟、肝臟、肺臟、卵巢和胸腺等橫跨多個專科領域。
血液腫瘤科醫師、秀傳醫療體系彰化院區癌症醫院副院長劉大智過去曾撰文說明,胃腸道的類癌佔74%,而呼吸道佔25%。類癌和一般腺癌有較為溫和與緩慢的病程,無法單純由病理組織切片來判斷良性或惡性的類癌腫瘤,除非發生侵犯或遠端轉移,如發生上述二種情形,則為惡性類癌腫瘤。
類癌有什麼症狀?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指出,神經內分泌瘤不是常見的疾病,症狀會依腫瘤部位不同而分泌不同的荷爾蒙影響,常見10大症狀包括皮膚炎、慢性腹瀉、氣喘、反覆消化性潰瘍、咳嗽、盜汗、臉潮紅、發熱、低血糖、心悸。
錢政平進一步以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為例,大眾所知的是賈伯斯在2011年因胰臟癌病逝,但其實正確來說他的胰臟癌是屬於較少見的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也就是「類癌」,目前發生原因尚未發現有明確的危險因素。
錢政平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看似無害卻不能掉以輕心,當發生症狀與癌細胞類似,少數狀況下還是可能會惡化,並長得又快又兇猛,因此發生不明症狀,不妨安排較完整的健康檢查,有助更精準的找出病因。
類癌存活率多少?
劉大智說明,類癌症候群經常是晚期類癌腫瘤才會出現,2/3的病例會有癌症的徵候,像腹部腫瘤、肝腫大等。類癌的預後為局部性腫瘤則五年存活率為80%,如為局部附近侵犯則為51%,若有遠端轉移只剩下22%。
資料來源:台灣癌症防治網、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病友關懷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