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2日宣布關稅政策,台灣預計被課徵32%的對等關稅,東南亞地區如印度、越南、印尼等地也被課17至36%不等的關稅。過往台商多仰賴因「去中化」所走往的南向佈局公式恐因關稅政策而瓦解,專家表示,台商應採取3大策略,審視全球供應鏈布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川普正式宣布對等關稅政策,他將課徵其他國家對美國課徵關稅的一半,其中,他研判台灣向美國產品課徵64%的關稅,故決定美國將課徵台灣32%的關稅。預估衝擊將擴及台灣科技業供應鏈、傳產等,推測川普此波操作將3階段依序衝擊台廠訂單、台灣衝擊出口與經濟成長。

川普表示,未來將視各國行動,美國才可能取消或調整對等關稅,並強調在美國製造的廠商不會面臨高額關稅以保持競爭力。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全球貿易及供應鏈稅務諮詢服務執業會計師吳雅君指出,除了鋼鋁、汽車及其零組件、藥品和半導體等特定排除項目外,其餘台灣產製商品進口到美國時都將受影響,特別是台灣出口到美國以工業產品為大宗,包含運動器材或設備、機器及零件與附件、塑膠製品等,加徵對等關稅導致進口至美國的成本大幅提高,業者應提前因應,以減少衝擊。

除了台灣,美國也針對中國、越南和泰國等臺商常見布局設廠的國家加徵高額對等關稅,考量部分國家關稅稅率高於台灣,對台商的影響更為深遠。目前雖然藥品和半導體等商品未在落入此對等關稅範圍,但是先前川普已發布將以其他特定產業關稅的形式加徵關稅,吳雅君建議此類產業的臺商應保持注意並持續密切追蹤。

此次川普關稅大大波及東南亞地區,其中,印度被課26%、泰國36%、越南46%、印尼32%、菲律賓17%、馬來西亞24%,前波中美貿易戰讓許多台商將產能從中國移往東南亞,以分散風險,然而,過往台商多仰賴因「去中化」所走往的南向佈局公式恐因關稅政策而瓦解,吳雅君建議,台商應採取3大策略,因應關稅衝擊。

首先,檢視進口商品估價策略,可利用首次銷售原則,降低進口商品的課稅基礎,減少關稅成本;再來,需進行原產地規劃,包含如取得原產地解釋令等支持產品身分,降低因產地課徵不同對等關稅稅率加徵的衝擊;最後,他也談及重整供應鏈的重要性,如赴美國外國貿易區(FTZ)設廠,或利用相關貿易協定,爭取更多關稅優惠。

更多「川普宣布對等關稅」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