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先生在健檢時發現甲狀腺結節,3年內2度穿刺的結果都是良性,腫塊卻持續變大,日前決定手術切除,沒想到病理檢驗報告竟是「微侵襲型甲狀腺濾泡癌」;醫師說,濾泡癌診斷困難,僅靠穿刺,仍可能有誤判,應定期追蹤,才能及早治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中慈濟醫院內分泌外科主任高國堯表示,何先生3年前健檢發現左側甲狀腺有結節,當時約2.5公分,並無任何不適,期間持續於門診追蹤,2次細針穿刺皆為良性,數值都在正常範圍,直到腫瘤逐步長至4公分才轉介外科以手術切除,病理診斷為微侵襲型甲狀腺濾泡癌,所幸並未轉移。

高國堯指出,甲狀腺癌致病原因不明,推測與體質、遺傳、輻射暴露等可能相關,其中濾泡癌是僅次於乳突癌的常見甲狀腺癌之一,診斷難度高,是否為惡性,須完整手術切除後由病理科觀察有無包膜或血管侵犯,術前穿刺或冰凍切片都不易確定,且濾泡癌常經由血液轉移,肺與骨頭是較常見轉移部位,故早期處理相當重要。

針對甲狀腺手術方式,高國堯說明,目前主流有「經口腔前庭」及「經乳暈、腋下」手術,而何先生採用後者切除左側甲狀腺,另搭配3D放大內視鏡及喉返神經偵測系統以提高安全度 ,術後恢復良好。

何先生也分享,家族中多人有甲狀腺問題,包括哥哥在內,因此在他手術後,也決定自費接受達文西手術切除甲狀腺腫瘤。

高國堯表示,甲狀腺癌是相對單純且容易治癒的癌症,且不論是乳突癌或濾泡癌,對於放射碘的吸收都不錯,即使期別較嚴重,若接受根治性切除,術後再追加碘治療,都有很好的康復機會,加上現今手術方式進步,可有效隱藏傷口,使病人健康、美觀都能兼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