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的唐小姐因下顎第二大臼齒蛀牙嚴重,並出現根尖囊腫,必須拔除,經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髓病科、口腔外科共同評估,透過先進的導航系統及3D列印技術,成功將原本無用的左上智齒移植至缺牙處,術後咀嚼功能恢復順利,外觀自然,患者滿意表示「吃東西很安心,完全沒異物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醫副院長陳芳銘表示,牙齒健康常遭忽略,許多人因忍痛延誤治療,導致病況加劇。醫療團隊透過導航系統結合3D列印及顯微技術,不僅大幅提高自體牙移植的精準度,更降低手術不適與併發症風險,使更多患者得以恢復口腔健康及生活品質。

牙科部主任杜哲光解釋,自體牙移植手術的原理在於利用患者健康的智齒,移植至缺牙處並使其重新穩定生長;此技術使用患者自身牙齒,具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相較於人工植牙,術後異物感較低,恢復速度較快,尤其適合年輕且有健康智齒的患者,才能將原本無用的智齒變成有用的功能性牙齒。 

牙髓病科主任莊富雄進一步指出,傳統自體牙移植技術因缺乏精準定位工具,手術耗時且成功率不一,而高醫利用導航系統與3D列印模型技術,使智齒移植位置定位更準,大幅縮短手術時間,並顯著提升移植手術成功率及患者術後滿意度。

此外,牙髓病科主治醫師李惠娜提醒,並非所有智齒都適合移植使用,首要條件是智齒位置正確且健康,才可考慮保留,作為未來移植牙齒的備用來源,但若位置不佳、清潔困難,甚至已有牙周病變,則應及早拔除,以免影響其他牙齒,也呼籲民眾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方可有效維持口腔健康。

自體智齒移植注意事項:

■民眾應定期接受口腔檢查,評估智齒健康狀況。

■健康且位置適當的智齒可保留,未來可望作為移植用途。

■若智齒已有牙周病變或位置不佳,應儘早拔除,以免影響其他牙齒。

■移植手術後須遵照醫囑進行口腔清潔及復健,確保牙齒順利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