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癌王」常指症狀不明顯」不易察覺的「胰臟癌」,不過近年也有早期難以發現、診斷不易,且罹患人數激增的「隱藏版癌王-膽道癌」出現,一名54歲的女教師5年前因突然的腹脹不適就醫,結果確診為第四期膽囊癌,腫瘤擴散至多處淋巴結,且包圍腹部大動脈,所幸透過「免疫合併化療」的臨床試驗後,至今病情穩定並邁入抗癌第5個年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仁熙說明,膽道癌依腫瘤發生位置可分為「肝內膽管癌、肝外膽管癌、膽囊癌及壺腹癌」,膽道癌有「難以早期發現、診斷不易、侵襲性強、惡性度高」的特色,過往治療選項有限,約3成患者可動手術,但預後不佳容易復發;無法手術治療者若接受化療,僅2至3成患者腫瘤縮小,存活期剩8至10個月。

▲膽道癌難以早期發現、診斷不易、侵襲性強、惡性度高,因此有「隱藏版癌王」的稱號。(圖/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提供)
▲膽道癌難以早期發現、診斷不易、侵襲性強、惡性度高,因此有「隱藏版癌王」的稱號。(圖/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提供)
陳仁熙表示,膽道癌腫瘤形成原因尚不明確,但目前已知風險因子包括以下9種,符合下述高危族群的民眾皆應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

◾長期導致膽汁鬱積的疾病
◾罹患容易反覆造成膽道發炎的疾病
◾慢性B型、C型肝炎或肝硬化
◾特定肝吸蟲感染,如中華肝吸蟲
◾經常接觸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
◾膽管良性瘤,如膽管乳突狀瘤病
◾肥胖
◾糖尿病
◾抽菸和酗酒

▲膽道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不過一但發作,各種不適接踵而來,且發現時常是晚期。(圖/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提供)
▲膽道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不過一但發作,各種不適接踵而來,且發現時常是晚期。(圖/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提供)
陳仁熙說明,從2015年2月1日起,晚期膽道癌「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及晚期肝癌雙免疫治療,都共同納入一線健保給付,依臨床試驗顯示,晚期膽道癌第一線使用免疫治療合併化療,死亡風險降低2成,整體存活期超過1年,部分患者存活期更達2年以上。

陳仁熙強調,過往晚期膽道癌存活期難突破1年,免疫合併化療的出現,的確為「難治」的膽道癌帶來新突破。此次健保給付晚期一線首次納入免疫治療意義重大,預期有助延長存活,為患者爭取更多生機。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系主任陳仁熙表示,膽道癌過往治療選項有限,就算手術也容易復發。(圖/記者張志浩攝)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系主任陳仁熙表示,膽道癌過往治療選項有限,就算手術也容易復發。(圖/記者張志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