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修車廠老闆蔡先生,兩年前因為食慾不振、身體疲憊,每兩個小時就要放下工作休息,又因持續血便就醫、住院,腎功能僅剩正常人的5%,無奈只能進行洗腎,但蔡先生不想困在病床,於是選擇「居家腹膜透析」,自己在家洗腎,醫師表示,居家腹膜透析有免扎針、延長保留腎功能的好處,且5年累積存活率近7成,高於血液透析,對心血管的影響也較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表示,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越來越多中高齡者選擇繼續工作,對洗腎病友來說,現在有「居家腹膜透析」可以選擇,協助有工作能力的腎友保有生活品質。近幾年,腹膜透析逐漸取代需「固定往返醫院治療」的血液透析,不僅治療時間較為彈性、免扎針,還能延長保留腎功能。

▲為了習著病人提升生活品質,「腹膜透析」逐漸取代需固定往返醫院治療的「血液透析」。(圖/台灣腎臟醫學會提供)
▲為了習著病人提升生活品質,「腹膜透析」逐漸取代需固定往返醫院治療的「血液透析」。(圖/台灣腎臟醫學會提供)
台灣腎臟醫學會腹膜透析醫療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鍾牧圻指出,居家腹膜透析不僅能大幅降低醫療機構的負擔,也提高腎友居家自主管理性;從5年存活期來看,腹膜透析腎友累積存活率近7成,不僅高於血液透析,對心血管的影響也較小。

鍾牧圻醫師強調,洗腎照護模式已轉型成居家化、生活化、雲端化,其中腹膜透析的雲端技術,可有效協助醫護人員及時獲得腎友居家洗腎數據,一旦發現異常,便能適時地提供協助,因此,對於中高年齡層面臨洗腎的病友,透析模式的選擇也需與時俱進。

▲腹膜透析腎友5年內累積存活率近7成,不僅高於血液透析,對心血管的影響也較小。(圖/台灣腎臟醫學會提供)
▲腹膜透析腎友5年內累積存活率近7成,不僅高於血液透析,對心血管的影響也較小。(圖/台灣腎臟醫學會提供)
「許多腎友擔心居家治療的安全性,特別是感染風險。」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吳鴻來說明,台灣在腹膜透析方面的照護品質優異,腹膜炎發生率平均每5年僅一次,低於國際指標平均每2.5年發生一次。相較於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感染的風險較低,若出現問題,只要及早在門診進行抗生素治療,就可避免住院。

吳鴻來提及,目前有許多腎友因行動不便或生活需求需仰賴專人照護,未來輔助型腹膜透析即將上路,腎友居家治療時若有需要並符合條件,除了醫師會透過視訊診療,也有照護團隊至家中輔助教學及定期家訪,讓更多腎友受惠於居家腹膜透析,進一步實現全人照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