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獲准奔喪前,為了與妻母弟妹討論父親後事,先聲請解除禁見,檢方請法官裁定可接見天數時,務必注意「公平性」,也就是對其他羈押被告會不會不公平。其實「獄所名人」奔喪,確實不同於一般收容人,在警力支援維安下,會認定較無逃亡疑慮,不使用戒具,例如前總統陳水扁前往岳母頭七法會,前國民黨大掌櫃劉泰英去殯儀館看太太入殮,都沒上手銬腳鐐。
收容人奔喪是否上銬,以往曾訂出好幾項標準,像是年齡超過70歲、行動不便、刑期低於一年的「菜鳥犯」,都免用戒具。
如果奔喪主角有幫派背景,或者是重刑犯,這趟押解有高度脫逃風險,戒具必用還會加碼,以「惡龍」張錫銘為例,2012到2013年他祖母、母親相繼過世,兩次奔喪都加戴頭盔、穿防彈背心,「高知名度」反而讓他祭拜上香的動作更受限。
▲柯文哲祭拜父親柯承發。(圖/民眾黨提供)
押解人員基於戒護考量,無法太早告訴家屬奔喪出發時間,但當天啟程前,還是會跟家屬聯絡,以免白跑一趟;另外也會提醒收容人先上廁所,即使是尿急、口渴、肚子餓等「生理需求」理由,都不能中途逗留。
奔喪服裝並未強制規範,羈押中被告可換自己的衣服,或繼續穿著看守所制式便服,為了方便奔喪跪拜、避免舟車勞頓,會讓他腳下穿功夫鞋。
▲柯文哲離開父親告別式,夫人陳佩琪緊緊擁別。(圖/民眾黨提供)
到了往生者所在現場,一定會讓收容人跟家屬講幾句話,通常不會讓他長篇大論。但仍有特例,2012年陳水扁奔喪,光念祭文就長達20分鐘,在岳母靈前,從雪山隧道講到台北101,最後停留2小時才返監,創史上奔喪最久紀錄。
矯正署資深官員透露,告別式當天返家奔喪不在少數,也遇過收容人要求留到公祭時段,以家屬身分答禮,甚至希望全程參與直到蓋棺結束,但不會獲准。
如果往生者有「手尾錢」,奔喪者可以當場拿走嗎?同行戒護人員會代收,回去才交付保管;如果喪家依照習俗拿紅包,早期戒護人員當場退錢,由政風人員紀錄,可在年終統計給獎金,但後來為避免爭議,只會把錢抽出來還給家屬,收下空的紅包袋。
「奔喪交通費」也顯示名人與非名人的差異。收容人返家探視是使用者付費,搭計程車奔喪很常見,必須自行支付來回車資,從保管金扣或另外付款。如果收容人清寒貧困,獄所基於人道考量,會動用作業基金補助。也發生過,往生者是收容人僅存的親人,村里長代為申請奔喪,但不一定願意負擔交通費,獄所會問受刑人是不是真的很想回去。
相較之下,知名收容人或逃脫高風險對象奔喪,往往他們財力充足,獄所反而得動用公務車,為了確保行程安全。
押送知名個案奔喪,30年前戒護人員還會配槍,但現在只有「應勤裝備」:警棍、警笛、瓦斯槍、電警棒、無線電,真要「火力支援」就是事先找警察幫忙。名人奔喪,會明顯感受周圍嚴陣以待,普通收容人奔喪,類似在押出庭,只是下車停留的地點,改為家人的謝幕典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奔喪主角有幫派背景,或者是重刑犯,這趟押解有高度脫逃風險,戒具必用還會加碼,以「惡龍」張錫銘為例,2012到2013年他祖母、母親相繼過世,兩次奔喪都加戴頭盔、穿防彈背心,「高知名度」反而讓他祭拜上香的動作更受限。

押解人員基於戒護考量,無法太早告訴家屬奔喪出發時間,但當天啟程前,還是會跟家屬聯絡,以免白跑一趟;另外也會提醒收容人先上廁所,即使是尿急、口渴、肚子餓等「生理需求」理由,都不能中途逗留。
奔喪服裝並未強制規範,羈押中被告可換自己的衣服,或繼續穿著看守所制式便服,為了方便奔喪跪拜、避免舟車勞頓,會讓他腳下穿功夫鞋。

到了往生者所在現場,一定會讓收容人跟家屬講幾句話,通常不會讓他長篇大論。但仍有特例,2012年陳水扁奔喪,光念祭文就長達20分鐘,在岳母靈前,從雪山隧道講到台北101,最後停留2小時才返監,創史上奔喪最久紀錄。
矯正署資深官員透露,告別式當天返家奔喪不在少數,也遇過收容人要求留到公祭時段,以家屬身分答禮,甚至希望全程參與直到蓋棺結束,但不會獲准。
如果往生者有「手尾錢」,奔喪者可以當場拿走嗎?同行戒護人員會代收,回去才交付保管;如果喪家依照習俗拿紅包,早期戒護人員當場退錢,由政風人員紀錄,可在年終統計給獎金,但後來為避免爭議,只會把錢抽出來還給家屬,收下空的紅包袋。
「奔喪交通費」也顯示名人與非名人的差異。收容人返家探視是使用者付費,搭計程車奔喪很常見,必須自行支付來回車資,從保管金扣或另外付款。如果收容人清寒貧困,獄所基於人道考量,會動用作業基金補助。也發生過,往生者是收容人僅存的親人,村里長代為申請奔喪,但不一定願意負擔交通費,獄所會問受刑人是不是真的很想回去。
相較之下,知名收容人或逃脫高風險對象奔喪,往往他們財力充足,獄所反而得動用公務車,為了確保行程安全。
押送知名個案奔喪,30年前戒護人員還會配槍,但現在只有「應勤裝備」:警棍、警笛、瓦斯槍、電警棒、無線電,真要「火力支援」就是事先找警察幫忙。名人奔喪,會明顯感受周圍嚴陣以待,普通收容人奔喪,類似在押出庭,只是下車停留的地點,改為家人的謝幕典禮。
更多「柯文哲起訴」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