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持續惡化,失業率居高不下,光是「躺平」已經養不活自己,最近在中國雲南大理街頭有群年輕人「上街要飯」,坐在路邊聊天嬉鬧,意外形成一股潮流跟風,同時也引發大批討論,但很快就被當地政府以「維護公共秩序」為由進行勸導、勸離。
根據中媒《瀟湘晨報》報導,位於雲南的大理古城街邊近期出現年輕人在「街邊要飯」的風潮,不過仔細一看可以發現他們並沒有顯露貧困跡象,大部分參與者也不是真的要乞討,而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喝酒、聊天,甚至還有遊客加入,一起體驗「要飯」。
受訪的楊姓男子解釋,過去在這些古城街邊任何人都能擺攤,像這樣在街角擺攤算塔羅、要飯等就是一種互動方式,他也坦言這麼做看起來確實「比較叛逆」,但與遊客互動的本質上是提供情緒價值,讓參與者感受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傳統價值觀可能會覺得離經叛道,但我們在挑戰這種思維模式」。
不過報導也發現,儘管大部分參與者並非真的在要飯,但仍有部分參與者真的把「坐在街邊要飯」作為賺取收入的手段,中國社群媒體上就有人分享表示,有人發現在大理乞討的年輕人花了13天,獲得6700元人民幣,並把錢拿來購買蘋果手機、索尼手機和太陽眼鏡,並計劃透過100天的「要飯計畫」籌集3萬元,購買二手車,也有年輕人在乞討時擺上自己的銀行帳戶QR Code收款,接受來自路人的金錢施捨,也有網友就留言自嘲「比我工資還高」、「想去大理試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提到,這個「要飯群」大約80人,成員中有的在大理工作,有的則是旅居者,多半都是年輕人,且遊客們還會主動遞上飲料、零食一起同樂,其中一位受訪的「要飯」年輕人就稱,他們這麼做的目的本來就不是在「要飯」,而是以這種方式達到「突破傳統觀念的社交方式」。
受訪的楊姓男子解釋,過去在這些古城街邊任何人都能擺攤,像這樣在街角擺攤算塔羅、要飯等就是一種互動方式,他也坦言這麼做看起來確實「比較叛逆」,但與遊客互動的本質上是提供情緒價值,讓參與者感受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傳統價值觀可能會覺得離經叛道,但我們在挑戰這種思維模式」。
不過報導也發現,儘管大部分參與者並非真的在要飯,但仍有部分參與者真的把「坐在街邊要飯」作為賺取收入的手段,中國社群媒體上就有人分享表示,有人發現在大理乞討的年輕人花了13天,獲得6700元人民幣,並把錢拿來購買蘋果手機、索尼手機和太陽眼鏡,並計劃透過100天的「要飯計畫」籌集3萬元,購買二手車,也有年輕人在乞討時擺上自己的銀行帳戶QR Code收款,接受來自路人的金錢施捨,也有網友就留言自嘲「比我工資還高」、「想去大理試試」。
對此,雲南大理市古城保護管理局4日就表示,已注意到此行為,並成立專門勸導隊,聯合城管局推動常態化管理,勸導相關人員。此外,大理市文化旅遊局也宣布,將加強「文明旅遊」宣傳,透過官方公眾號與旅遊手冊,提醒遊客與居民在公共場合應維持文明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