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約60歲的男性因突發性呼吸困難,被緊急送往急診,到院時呼吸窘迫,需額外氧氣治療才能維持正常血氧,醫療團隊緊急安排電腦斷層,結果發現左肺有一顆大腫瘤,已壓迫肺動脈並引發阻塞性肺炎,隨即展開治療、住院,並確診為小細胞肺癌。使用第一線化療藥後,症狀明顯緩解,已順利返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萬芳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楊善堯說,據統計,肺癌從2013年至2022年皆為國人癌症死因之首,對國人健康有嚴重威脅,其主要危險因子之一為「吸菸」,研究已證實吸菸年數愈長、吸菸量愈大,罹癌風險也愈升高,特別是小細胞肺癌與吸菸密切相關,超過9成病人有長期吸菸史。

針對小細胞肺癌特性,楊善堯說明,其症狀容易與感冒、支氣管炎或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混淆,許多長期吸菸者因習於慢性咳嗽與呼吸不適,往往忽略警訊,直到腫瘤侵襲氣管、心臟、神經、肋膜或其他組織時才察覺,這時需要積極治療,才能改善症狀和生活品質。
 
楊善堯表示,小細胞肺癌在肺癌中相對少見,但惡性程度極高,可分為侷限期與侵襲期,前者指腫瘤範圍仍侷限於胸部內,後者則表示腫瘤已轉移到胸部以外,但多數病人在確診時已屬侵襲期,因此治療的挑戰相當大。

對於治療,楊善堯則說,目前主要治療方式包括化療合併免疫治療,必要時採放射治療,而大部分病人對第一線化療反應雖好,可在短期內改善症狀,但有效期間較不穩定,且後線治療選擇也較受限。

楊善堯強調,戒菸是降低肺癌風險的最有效方法,高風險族群應考慮至戒菸門診尋求專業協助,並在適當介入下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才能偵測到早期肺癌、提升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