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當地時間3日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白宮會晤,共商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計畫,雙方並舉行聯合記者會,宣布台積電未來4年將在美國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川普招商有成,至於拜登政府推行的《晶片法案》則被進一步弱化,本週美國商務部更是裁掉40位法案相關人力,川普上任以來已經解僱了晶片法案辦公室的4成員工,也顯示出比起拜登用補貼胡蘿蔔吸引企業,川普更喜歡用關稅大棒以威服人。
根據科技媒體《Tom's Hardware》報導,上週晶片法案辦公室已有20位員工辭職,再加上本週裁掉的40人,川普已經砍掉晶片法案辦公室的4成員工。川普一直不喜歡用補貼當誘因來吸引外國企業赴美投資的《晶片法案》,拜登政府過去所承諾的補貼,如今都要重新審查,以確保符合川普政府的政策,像是允許晶片廠工人成立工會,提供帶薪育嬰假等規定,都被點名不符合川普政府的意願。
報導指出,比起向企業提供承諾性補助,川普更喜歡透過威脅徵收關稅來促使企業遷入美國。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當然,台積電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是因為如此能夠避免關稅」。川普本人的說法則更為直接,他稱關稅是「我們創造的誘因,或者該說是負面誘因」。
《晶片法案》曾被認為是振興美國半導體產業的關鍵驅動力,但如今晶片法案辦公室的未來卻顯得充滿不確定性,雖然拜登政府已將大多數《晶片法案》的資金撥付出去,或是簽署了相關合約,但晶片法案辦公室在川普任內恐怕還將面臨更多困難的日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指出,比起向企業提供承諾性補助,川普更喜歡透過威脅徵收關稅來促使企業遷入美國。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當然,台積電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是因為如此能夠避免關稅」。川普本人的說法則更為直接,他稱關稅是「我們創造的誘因,或者該說是負面誘因」。
《晶片法案》曾被認為是振興美國半導體產業的關鍵驅動力,但如今晶片法案辦公室的未來卻顯得充滿不確定性,雖然拜登政府已將大多數《晶片法案》的資金撥付出去,或是簽署了相關合約,但晶片法案辦公室在川普任內恐怕還將面臨更多困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