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知名隱形牙套「Zenyum綻雅」傳出糾紛,有使用者組成自救會並召開記者會,指使用後出現牙齦萎縮、受傷,對此食藥署已請衛生局協助釐清。中醫師指出,口腔衛生欠佳、牙周病等原因也恐造成牙齦萎縮,而透過按摩巨髎穴與顴髎穴,也可改善牙齦健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牙齦萎縮除可能使牙齒看來更長、影響外觀,還有一些症狀值得注意:

■牙齒變敏感: 碰到冷、熱飲或某些食物時,會感到不舒服,通常是牙根暴露所引起。

■牙縫變大: 牙齦退縮會使牙齒之間的空隙更為明顯,可能影響咬合,或導致更多食物殘留。

■牙齦顏色變化: 正常健康的牙齦應為粉紅色,萎縮的牙齦則可能變得蒼白或乾燥。

■出血與不適: 在刷牙或使用牙線時,牙齦萎縮更容易造成流血或感到疼痛。

🟡對於牙齦萎縮的危險因子,林舜穀則整理如下:

■口腔衛生不足: 若牙菌斑和牙結石長期累積,會導致牙周發炎,進而使牙齦萎縮。

■牙周病: 慢性牙周疾病會破壞支撐牙齒的結構,導致牙齦退縮並失去健康外觀。

■刷牙方式不當: 使用硬毛牙刷或刷牙過猛,會對牙齦造成長期損傷。

■口腔結構問題: 不良的牙齒排列、牙齒擁擠或咬合異常,都會對牙齦施加壓力,使牙齦更容易退縮。

■吸菸: 會減少牙齦的血液供應,降低牙齦自我修復能力,使其更易受損。

■年齡: 隨著年齡增長,牙齦組織的彈性與健康可能下降,自然出現一定程度的退縮。

■全身性疾病: 像糖尿病這類慢性疾,會影響牙齦的抵抗力及修復能力,導致萎縮更明顯。

林舜穀表示,民眾若能培養按摩臉部2個關鍵穴位、巨髎和顴髎,不僅能改善牙齦健康,還可使整張臉都放鬆,有助好氣色:

🟡穴位位置:

 ■巨髎穴:找瞳孔直下、鼻唇溝靠近鼻翼的位置,按壓會有輕微酸脹感。

 ■顴髎穴:摸到外眼角正下方顴骨突出的部位,再往下稍微移動到小凹陷處即為顴髎。

🟡按摩方法:

■找準位置: 用指腹觸摸找到凹陷處,對準穴位進行按摩。

■力度控制: 以舒適為主,微微用力、感到酸脹即可,避免過度按壓。

■圓形手法: 順時針、逆時針各按摩 1~2 分鐘,可助放鬆局部肌肉並提升循環。

■保持頻率: 每天至少 1~2 次,早晚或飯後進行最佳。

林舜穀指出,透過前述按摩方式,不但能促進面部血液循環,改善牙周組織的營養供應,也可舒緩面部肌肉緊張,減少牙齦壓力,間接降低牙齦萎縮的可能性,而持之以恆的按摩,則能恢復牙周健康,維持牙齦彈性,延緩牙齦退縮進程,民眾可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