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川普再度入主白宮,國際政經情勢迅速變動,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針對這波新的變局,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海基會董事、高雄漢王洲際飯店集團總裁林富男認為,川普政府的政策可能帶來雙重壓力——來自中國的軍事與經濟打壓,以及美國可能將台灣作為談判籌碼的風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富男直言,台灣若不積極布局,很可能被動應對,甚至影響國家發展。他建議,台灣必須在外交、經濟、軍事及內部治理等領域有所因應,確保未來發展不受外力左右。

針對,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林富男認為,這意味著美國在國際戰略佈局上更加務實,台灣不再只是堅定的盟友,而可能是談判桌上的一枚棋子。他指出,回顧川普第一個任期,雖然美國曾強化對台軍售、提升雙方經貿合作,但實際上,美方仍多次將台灣議題拿來對中國施壓。

如今,川普2.0政府上台,若與中國進行新的貿易談判,台灣有可能成為妥協的籌碼,例如美方減少對台軍事支持,或在經貿政策上調整立場,以換取美方在其他領域的利益。

他特別強調,美國對台軍售的未來走向不再是無條件的支持,而可能伴隨更高的成本,甚至要求台灣承擔更多區域安全責任。此外,川普政府的國際戰略調整,可能導致美國對亞太盟友的承諾下降,影響日韓等國對台灣的態度,使台灣的國際處境更加複雜。

談及經濟層面,林富男警告,川普政府回歸後,勢必加大「美國製造」與「去風險化」政策,全球供應鏈重組已成趨勢,而台灣在這場變局中需要找到新的定位。他舉例,台積電過去已受到美國施壓赴美設廠,未來這類要求恐怕會更加嚴苛,甚至擴及其他台灣企業,要求遷移生產線以確保美國供應鏈的安全。這不僅可能造成台灣科技業的投資外流,長遠來看,若沒有妥善規劃,可能削弱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導地位。

此外,美國對台貿易談判的不確定性也將提高風險。儘管拜登政府曾與台灣簽署「21世紀貿易倡議」,但川普政府可能重新檢視這些協議,甚至要求台灣開放更多農產品市場,以換取貿易優惠。林富男提醒,台灣應強化與歐洲、日本的經貿合作,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並積極爭取加入CPTPP與IPEF(印太經濟架構),確保台灣在亞太區域經濟體系中的競爭力。

除了來自美國的變數,北京對台灣的施壓也可能同步升級。林富男指出,中國長期透過軍事演習、經濟施壓及外交孤立等方式,對台灣進行多層面的壓迫,未來可能進一步強化「法律戰」與「灰色地帶戰術」,讓台灣的國際空間更加受限。

他特別提到,2月26日中國無預警宣布在屏東外海40浬處劃設操演區,並進行實彈操演,這種動作可能只是開始,未來北京可能透過法律手段試圖設定「台灣海域基線」,試圖以「法律戰」進一步控制台灣周邊海域,甚至限制外國軍艦的活動。此外,北京也可能加強對台灣企業的經濟打壓,例如進一步限制台灣農產品、電子產品出口中國市場,甚至利用國際組織封鎖台灣的國際參與。

面對美中競爭帶來的風險,林富男建議台灣應積極強化應變能力,確保自身利益不會受到衝擊。他提出三項具體策略,首先是提升不對稱作戰能力,發展無人機、反艦飛彈、潛艦國造等裝備,以確保台灣在軍事衝突時能有效防禦。其次是深化美日聯合軍演,透過更緊密的軍事合作,確保美日對台海安全的承諾不受川普政府政策變動影響。同時,強化海上安全行動,台灣應積極參與國際海上聯盟,確保自身在國際法上的合法權益,防止中國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

除了外部挑戰,林富男也強調,台灣內部的政治穩定是國家能否因應國際變局的關鍵。他坦言,台灣目前政黨對立嚴重,立法院席次分配使執政黨無法單獨推動政策,若朝野無法形成共識,將影響台灣在國際戰略上的佈局。

因此,他呼籲朝野政黨應在國安、經濟與外交政策上尋求共識,避免內耗影響國家利益。此外,他建議政府建立「國家安全經濟應變機制」,確保當國際經濟或貿易環境變動時,台灣能迅速應對,降低衝擊。

川普政府的回歸對台灣而言,是機會,也是挑戰。林富男強調,台灣不能單純依賴美國的支持,而應該積極強化自身實力,確保不會成為美中談判的犧牲品。他提出三大關鍵方向,確保台灣在新局勢下維持穩定發展:首先要深化多邊關係,強化與美國國會、日本、歐洲盟友的合作,確保台灣不被邊緣化。

其次要強化經濟自主,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確保台灣產業鏈的韌性,並積極拓展全球市場。更須提升國防與安全能力,確保台灣能夠應對中國的軍事與法律挑戰,即便面臨最壞情境,也能維持安全與穩定。

未來四年,將是台灣戰略調整的關鍵時期,林富男強調,政府、企業與社會各界必須攜手合作,確保台灣在全球局勢變動中不僅能夠生存,還能夠持續發展,保持競爭力與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