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事件今(2025)年來到78週年,這一天訂做國定假日,讓國人紀念已逝的壯烈偉人,而其中影視作品成為記錄歷史的重要方式,《NOWnews今日新聞》特此整理出228放假「必看的5部電影」,《悲情城市》是首部挑戰政治禁忌的電影,主演梁朝偉愛不釋手;《超級大國民》中的「21」畫面永生難忘;《返校》結合歷史、遊戲改編,揭露極權統治世代陰影;《流麻溝十五號》女性政治犯不被當人對待,5部作品各具特色,帶領觀眾回顧台灣曾經經歷的苦難與掙扎。
《悲情城市》/家庭悲劇折射228時代 梁朝偉成旁觀者
1989年上映的《悲情城市》是台灣解嚴後首部正面描繪228事件的電影,透過基隆林家四兄弟的命運,呈現1945年後台灣社會的動盪不安,梁朝偉飾演的「林文清」因聽障與世隔絕,卻成為家族悲劇的旁觀者,由他的視角帶領觀眾歷歷在目,電影最具代表性的畫面,是林家在樓梯口與國民政府官兵對峙,象徵個人無力反抗政權的無奈。《悲情城市》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時隔33年推出 4K 修復版重返大銀幕,同時也是梁朝偉的愛作之一。
《好男好女》/戲中戲模糊現實與劇情 伊能靜撰寫遺書
1995年的《好男好女》改編自《幌馬車之歌》,描述白色恐怖受難者鍾浩東與蔣碧玉的故事。伊能靜飾演蔣碧玉,詮釋1名曾投身抗日戰爭,卻因政治因素與丈夫一同被捕的女性,電影透過戲中戲手法,將女主角的個人生活與歷史角色交錯,模糊現實與劇情的界線,增強敘事層次感,其中伊能靜在獄中撰寫遺書,眼神堅定卻滿懷無奈的一幕,成為影迷心中最痛徹心扉的場景。該片入選第 48 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深受國際影壇關注。
《超級大國民》/良知與現實的拉扯 「21」畫面起雞皮
1995年名導萬仁拍攝《超級大國民》,以男主角許毅生的視角,講述白色恐怖下的冤案。他因參與讀書會遭判刑,且在獄中出賣好友,在良知與現實中不斷折磨,最終親眼看著摯友陳政處決。片中最具震撼力的畫面,是陳政一在刑場前,舉起雙手比出「21」手勢,象徵自己依《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一項被判死刑,無聲抗議極權政府的不公正審判。該場景成為台灣電影史上最具象徵性的政治畫面之一,深刻描繪受難者的無奈與絕望。
《返校》/結合歷史、遊戲改編 揭露極權統治世代陰影
2019年的《返校》改編自同名遊戲,成為台灣首部遊戲改編電影。故事發生在1960年代某間中學,女學生方芮欣與學長魏仲廷意外捲入白色恐怖的校園事件。電影以驚悚氛圍呈現極權統治下的恐懼,教官的高壓管理與密告文化,反映當時社會氛圍。最具代表性的台詞「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不僅貫穿劇情,也象徵許多受難者家屬對歷史的沉默與遺忘。《返校》不僅是恐怖電影,更是一部讓年輕世代反思歷史的作品,成為台灣近年最具影響力的國片之一。
《流麻溝十五號》/女性政治犯的隱沒日子 受難者不被當人
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改編自曹欽榮的報導文學,聚焦白色恐怖時期女性政治受難者的故事。劇情講述1950年代,由余佩真、連俞涵、徐麗雯飾演的3名女性,被政府以「思想再教育」為由送往綠島監禁,她們的姓名被抹除,戶籍謄本僅剩「流麻溝十五號」,從此成為沒有身份的幽靈。片中一幕,受刑人站在烈日下長時間受罰,直到虛脫倒地,象徵當年無數政治受難者承受的非人待遇。電影上映後廣受好評,讓年輕世代重新認識這段歷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悲情城市》/家庭悲劇折射228時代 梁朝偉成旁觀者
1989年上映的《悲情城市》是台灣解嚴後首部正面描繪228事件的電影,透過基隆林家四兄弟的命運,呈現1945年後台灣社會的動盪不安,梁朝偉飾演的「林文清」因聽障與世隔絕,卻成為家族悲劇的旁觀者,由他的視角帶領觀眾歷歷在目,電影最具代表性的畫面,是林家在樓梯口與國民政府官兵對峙,象徵個人無力反抗政權的無奈。《悲情城市》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時隔33年推出 4K 修復版重返大銀幕,同時也是梁朝偉的愛作之一。
《好男好女》/戲中戲模糊現實與劇情 伊能靜撰寫遺書
1995年的《好男好女》改編自《幌馬車之歌》,描述白色恐怖受難者鍾浩東與蔣碧玉的故事。伊能靜飾演蔣碧玉,詮釋1名曾投身抗日戰爭,卻因政治因素與丈夫一同被捕的女性,電影透過戲中戲手法,將女主角的個人生活與歷史角色交錯,模糊現實與劇情的界線,增強敘事層次感,其中伊能靜在獄中撰寫遺書,眼神堅定卻滿懷無奈的一幕,成為影迷心中最痛徹心扉的場景。該片入選第 48 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深受國際影壇關注。
《超級大國民》/良知與現實的拉扯 「21」畫面起雞皮
1995年名導萬仁拍攝《超級大國民》,以男主角許毅生的視角,講述白色恐怖下的冤案。他因參與讀書會遭判刑,且在獄中出賣好友,在良知與現實中不斷折磨,最終親眼看著摯友陳政處決。片中最具震撼力的畫面,是陳政一在刑場前,舉起雙手比出「21」手勢,象徵自己依《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一項被判死刑,無聲抗議極權政府的不公正審判。該場景成為台灣電影史上最具象徵性的政治畫面之一,深刻描繪受難者的無奈與絕望。
《返校》/結合歷史、遊戲改編 揭露極權統治世代陰影
2019年的《返校》改編自同名遊戲,成為台灣首部遊戲改編電影。故事發生在1960年代某間中學,女學生方芮欣與學長魏仲廷意外捲入白色恐怖的校園事件。電影以驚悚氛圍呈現極權統治下的恐懼,教官的高壓管理與密告文化,反映當時社會氛圍。最具代表性的台詞「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不僅貫穿劇情,也象徵許多受難者家屬對歷史的沉默與遺忘。《返校》不僅是恐怖電影,更是一部讓年輕世代反思歷史的作品,成為台灣近年最具影響力的國片之一。
《流麻溝十五號》/女性政治犯的隱沒日子 受難者不被當人
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改編自曹欽榮的報導文學,聚焦白色恐怖時期女性政治受難者的故事。劇情講述1950年代,由余佩真、連俞涵、徐麗雯飾演的3名女性,被政府以「思想再教育」為由送往綠島監禁,她們的姓名被抹除,戶籍謄本僅剩「流麻溝十五號」,從此成為沒有身份的幽靈。片中一幕,受刑人站在烈日下長時間受罰,直到虛脫倒地,象徵當年無數政治受難者承受的非人待遇。電影上映後廣受好評,讓年輕世代重新認識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