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C經典賽資格賽第2天中華隊面對南非之戰,9棒打者宋晟睿於比賽中跑出隊史首支「場內全壘打」,引爆大巨蛋球迷歡呼,宋晟睿這次繞壘也登上MLB大聯盟官網、X與IG等社群,經過轉播畫面重播大約是14.6秒左右。看到難得一見的場內全壘打,不少人好奇:「大聯盟場內全壘打最快紀錄是誰跑出來的?」,答案是明尼蘇達雙城球星Byron Buxton在2017年跑出的13.85秒。
宋晟睿14.6秒已超過大聯盟平均 但離頂尖還差近1秒
前天賽後,Threads上有球迷狂刷「草上飛」名號,稱讚宋晟睿如飛毛腿般的跑壘速度,根據現場轉播單位畫面重播,宋晟睿繞完4壘包用時約為14.6秒,對比大聯盟平均繞壘速度16.03秒,已經快上許多,但若是跟大聯盟的體能怪物們相比,宋晟睿還是慢了將近1秒。
Buxton是體能王 締造史上最速場內全壘打紀錄
Buxton在2017年面對響尾蛇比賽中,於4局下揮出直擊中外野大牆的深遠飛球,結果中外野手沒有算好反彈,守備出現瑕疵,Buxton見狀快馬加鞭開始加速,最後用時13.85秒就繞完所有壘包,締造大聯盟史上最速場內全壘打紀錄,賽後有球迷誇張地形容Buxton的腳「像裝上風火輪一樣」。
在此之前,史上最快場內全壘打紀錄是邁阿密馬林魚「腿哥」Dee Gordon在2015年所寫下的13.95秒,另根據歷史數據,目前共有5位大聯盟球員的場內全壘打跑進14秒內。
鈴木一朗曾在明星賽打出場內全壘打 至今仍是賽史唯一
至於腳程同樣飛快著名的名人堂球星鈴木一朗,生涯曾經在2007年打出大聯盟明星賽史上第一支場內全壘打,可惜的是,並未有數據顯示當時他花了多少時間,不過根據鈴木一朗跑到一壘要用時3.7秒來計算,繞過4個壘包大約需要14.8秒左右,而且由於繞壘路線是弧形的,所以實際數據應該會高過於14.8秒。
史上完成最多次「場內全壘打」保持人 驚人數據曝光
棒球歷史上完成最多次場內全壘打的球員,是活躍於1890年至1905年「死球年代」的Jesse Burkett,根據如今留下的有限數據,他在16年職業生涯揮出75支全壘打,其中就有55支是場內全壘打。
雖然數據看似浮誇,但實際上Burkett並不是超級英雄「閃電俠」,而是與你我一樣的凡人之軀,至於為何他可以打出這麼多場內全壘打,普遍評估是因為當時守備技術平均水準較低落、外野手的臂力不足,導致回傳球速度太慢,還有就是球場設計不完善,等種種因素導致。在現代棒球健全的軟硬體設施下,場內全壘打的出現頻率才回到合理範圍內。
為什麼大聯盟可以計算出精準的跑壘速度?
或許有人會好奇,為何現今大聯盟可以將球員跑壘速度計算出這麼精準的秒數,主因是「Statcast系統」。Statcast系統是大聯盟用來分析球員動作和運動能力的一套高速、高準確度的自動工具,於2015年在大聯盟全30個球場啟用。
Statcast系統會透過超高速攝影機,抓取關於場上球員所發生的一切,再用數據呈現出來,除了繞壘速度之外、也包含揮棒速度、投球轉速等過往無法用肉眼判斷的進階數據。如今大聯盟各隊都有成立專門的「Statcast數據分析團隊」,目的就是為了利用這些數據,進一步優化球員的表現。
可惜的是,目前中華職棒還未在各球場引進Statcast系統,期待未來有一天中職早日跟進這項最新穎的技術,讓台灣球迷實際了解宋晟睿的跑壘速度到底有多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前天賽後,Threads上有球迷狂刷「草上飛」名號,稱讚宋晟睿如飛毛腿般的跑壘速度,根據現場轉播單位畫面重播,宋晟睿繞完4壘包用時約為14.6秒,對比大聯盟平均繞壘速度16.03秒,已經快上許多,但若是跟大聯盟的體能怪物們相比,宋晟睿還是慢了將近1秒。
Buxton是體能王 締造史上最速場內全壘打紀錄
Buxton在2017年面對響尾蛇比賽中,於4局下揮出直擊中外野大牆的深遠飛球,結果中外野手沒有算好反彈,守備出現瑕疵,Buxton見狀快馬加鞭開始加速,最後用時13.85秒就繞完所有壘包,締造大聯盟史上最速場內全壘打紀錄,賽後有球迷誇張地形容Buxton的腳「像裝上風火輪一樣」。
在此之前,史上最快場內全壘打紀錄是邁阿密馬林魚「腿哥」Dee Gordon在2015年所寫下的13.95秒,另根據歷史數據,目前共有5位大聯盟球員的場內全壘打跑進14秒內。
鈴木一朗曾在明星賽打出場內全壘打 至今仍是賽史唯一
至於腳程同樣飛快著名的名人堂球星鈴木一朗,生涯曾經在2007年打出大聯盟明星賽史上第一支場內全壘打,可惜的是,並未有數據顯示當時他花了多少時間,不過根據鈴木一朗跑到一壘要用時3.7秒來計算,繞過4個壘包大約需要14.8秒左右,而且由於繞壘路線是弧形的,所以實際數據應該會高過於14.8秒。
史上完成最多次「場內全壘打」保持人 驚人數據曝光
棒球歷史上完成最多次場內全壘打的球員,是活躍於1890年至1905年「死球年代」的Jesse Burkett,根據如今留下的有限數據,他在16年職業生涯揮出75支全壘打,其中就有55支是場內全壘打。
雖然數據看似浮誇,但實際上Burkett並不是超級英雄「閃電俠」,而是與你我一樣的凡人之軀,至於為何他可以打出這麼多場內全壘打,普遍評估是因為當時守備技術平均水準較低落、外野手的臂力不足,導致回傳球速度太慢,還有就是球場設計不完善,等種種因素導致。在現代棒球健全的軟硬體設施下,場內全壘打的出現頻率才回到合理範圍內。
為什麼大聯盟可以計算出精準的跑壘速度?
或許有人會好奇,為何現今大聯盟可以將球員跑壘速度計算出這麼精準的秒數,主因是「Statcast系統」。Statcast系統是大聯盟用來分析球員動作和運動能力的一套高速、高準確度的自動工具,於2015年在大聯盟全30個球場啟用。
Statcast系統會透過超高速攝影機,抓取關於場上球員所發生的一切,再用數據呈現出來,除了繞壘速度之外、也包含揮棒速度、投球轉速等過往無法用肉眼判斷的進階數據。如今大聯盟各隊都有成立專門的「Statcast數據分析團隊」,目的就是為了利用這些數據,進一步優化球員的表現。
可惜的是,目前中華職棒還未在各球場引進Statcast系統,期待未來有一天中職早日跟進這項最新穎的技術,讓台灣球迷實際了解宋晟睿的跑壘速度到底有多快。
更多「經典賽資格賽」相關新聞。